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灵羚:从红土地里掘出文学光芒

(2019-02-03 22:37:16)
标签:

文学

张灵羚

岭上的阳光

红土地里掘出文学光芒

中华读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张灵羚:从红土地里掘出文学光芒

无垠的红土地里,深藏着乌蒙山区祖祖辈辈最为质朴无华的生活信念,以笔为斧,掘出的将是光华灿烂的琳琅。

《岭上的阳光》:从红土地里掘出文学光芒


作者:张灵羚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9年1月23日第16版


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9-01/23/16/res10_attpic_brief.jpg
《岭上的阳光》,吕翼/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8年6月第一版,25.00元
http://epaper.gmw.cn/zhdsb/images/2019-01/23/16/res12_attpic_brief.jpg
吕翼

  

    人的文字品性与风貌,似乎总也绕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迷蒙润泽的六朝烟水气,塞北广漠荒荒的金戈铁马声,湘西奇丽质朴的边城民俗,雪国冷峻清冽的呼兰悲歌,凡此种种,皆是滋养着一位作家逐渐形成独特文风与创作视角的精神力量。优秀的作家,往往将故乡赐予自身的血脉与精气神真正地与作品相联结,用“地气”润物细无声般地捻出字的灵性,立起文的筋骨。吕翼的原创儿童文学新作《岭上的阳光》,正是云贵高原这片广袤无垠而壮美如画的红土地中“长”出来的、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的先驱与践行者鲁迅先生曾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与几十年前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品通常回望并寻觅已逝过往相比,《岭上的阳光》呈现出的是崭新的品格与力量;作家吕翼生于云南,长居云南,他并非异乡漂泊的寄居者,而始终是故土坚毅的耕种者。他不是以俯瞰的视角,亦不是以追思的情怀,乃是真正匍匐在这片无垠的大地上,多次触摸土壤熟稔于心的温度,时刻感受来自植被深处的脉搏跳动。他触目所及的是“无边的土地裸露着红色的美”,静心聆听的是“从天而降的雨水唰唰唰地滴进泥土里”,忠实记录了乌蒙山区的晨昏交替,四季变迁,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寻常日子也写成诗意的文字——夜有夜的神秘:“夜最深沉的时候,瓦屋内黑乎乎的一片,像是到处都淌满了写毛笔字用的墨汁。那墨汁浓稠得化不开,一伸手,手就沾满了黑,一睁眼,眼里就淌了黑。”昼有昼的婉约:“晨曦之中,雾气升腾,光影浮动,远的天与近的山,近的景与远的雾,构成一幅水墨般的画卷。”初春又藏着乡野间特有的惊喜:“被子上、楼板上,到处都落满了花瓣,粉粉的,薄薄的,白里透红,让人迷醉。这是杏花,每年的早春都这样。檐后那棵高大的杏树,花开了,谢了,夜里的风一吹,就从窗缝里透过来,给闰生一个春天的信号。”书中所描绘的乌蒙山区好风光,是作者巧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高岭之巅摊开的一幅质朴清新的山村画卷。

  作者的文字质朴天然,始终充盈着磅礴的原始力量,诸如“吃土豆,长子弟”“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这些深植于乡民心中的鲜活的谚语与歇后语,在作品中就像漫山遍野的土豆那样俯拾即是,读来爽脆无比。这些属于文字的光芒也是红土地天然赋予他的——作者坚信本土语言对于故事叙述的重要性,正如同书中的吉贵一家无条件地信赖着土豆的力量一样。与此同时,作者的叙述手法又展现了其在多年创作经验积累下,对谋篇布局的驾驭之力。乌蒙山区是一个“一年四季都在吃土豆”的贫困地区,这部作品涉及的正是脱贫攻坚这一类坚硬而沉重的题材,而作者则四两拨千斤地将广大百姓日常的悲喜忧欢转化为吉贵一家的纵横双线,从而娓娓道来:纵向的是祖孙三代的岁月更迭,爷爷因土豆而活命又不幸丧身,爸爸妈妈因土豆结下兜兜转转的因缘,儿子闰生则从土豆中获取了未来的希望;横向的是村民/外来者的双重视角,扶贫工作者高黑瘦叔叔、眼镜叔叔们以闲话家常的方式逐渐解开吉贵一家的心结,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又在野猪岭村民耳濡目染之下也深切地爱上这片土地,情不自禁地“扑在地上,用鼻子嗅那土豆待开的花,嗅那三株两株金色的蒲公英花瓣,试图在那金色的光芒里嗅出金子一样的味道”;再加上在外务工的爸爸因恋着土豆菜,几次三番“逃”回家等细节描写,看似旁枝斜逸,尽是生活闲笔与烟火气,将整个故事缀联得更为丰满动人。

  作为一部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少年闰生的成长史又是贯穿全书的一条关键线索。他的成长道路多少有些跌跌撞撞,从故事的开头,闰生就挨了爸爸的打——吃了好几顿“跳脚米线”;闰生的人格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有时候会因为顽皮而显得不那么可爱,但这样的顽皮又是他最真实的地方。再也没有谁比闰生更加亲近土地了,他总是在山岭间读书、奔跑、思索甚至沉沉睡去,就如同一块璞玉,经受着大地与雨水经年累月的磨砺、冲刷;又像是一株新苗,当土豆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子时,在土豆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中,他和万事万物一样悄然地、永不停歇地生长着——对于年年岁岁种植土豆为生的野猪岭百姓来说,这是亘古不变的大道理——不论是人,还是新栽下的种子。

  说起来,土地就和天空一样望不到尽头,但一切飞逝的事物终将消失在天际,深埋于地下的新生命却总是能够破土而出,一直茁壮向上。有时候会好奇,大地之下究竟埋着哪些原初的奥秘?吕翼在《岭上的阳光》中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的可能性:在无垠的红土地里,深藏着乌蒙山区祖祖辈辈最为质朴无华的生活信念,以笔为斧,将深厚广阔的土壤作为灵感腹地,掘出的将是光华灿烂的琳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