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宝民:重读的乐趣

(2019-01-17 19:01:51)
标签:

文学

唐宝民

重读的乐趣

文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唐宝民:重读的乐趣


重读的乐趣


作者:唐宝民  原载:《文学报》2019年1月17日第9版

 

卡尔维诺无疑是大师级的作家,他一直强调阅读经典,还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的开篇给出了14条关于经典的定义,其中他认为,经典是有重读价值的作品,而且每次重读都能带来新的发现。

关于经典为什么要重读及重读的意义,卡尔维诺是这样阐释的:“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至于是否有更大乐趣则很难说)。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卡尔维诺的这段话,恰似笔者对《红楼梦》的阅读:少年时代读《红楼梦》,只是把它读成了一个单纯的爱情悲剧,青年时代读《红楼梦》,更多的是对韶华易逝的感伤,三十岁以后读《红楼梦》,读出了一种虚空,感觉人生的最终归宿就是作品最后那个意象——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经典的魅力有很多种,语言的魅力只是其中之一,但却是尤为重要的一种。一本书,或者说一篇文章,如果语言乏善可陈、平平淡淡,结构再如何精致,其魅力也要大打折扣。什么是经典语言的魅力呢?董桥是这样形容著书立说的三种境界的:“著书立说之境界有三:先是宛转回头,几许初恋之情怀;继而云鬓缭乱,别有风流上眼波;后来孤灯夜雨,相对尽在不言中。”我在博尔赫斯的《图片册》一书中读到了一篇极短的文章,篇名叫《沙漠》:“我在离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弯下腰,抓起一把沙子,默默地松手,让它洒落在稍远处,低声说:我正在改变撒哈拉沙漠。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那句并不巧妙的话十分确切,我想我积一生的经验才能说出那句话。”什么是经典的语言魅力?上面讲的例子就是,诸君可以慢慢体会。

痴迷于经典作家,总是有原因的:我痴迷于卡夫卡,是因为他能够在荒谬的处境中努力地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意义。我痴迷于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是因为他的创作具有庄严的使命感:“作家的写作不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手艺,也不是一种行当。作家的写作是一种使命。无论是冷静思考还是文学经验都替代不了使命感。”

同样,对经典作品的痴迷也是有原因的:《荒原狼》的写作,就是作者试图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寻找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缪塞在《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为我们描述了弥漫在整个欧洲的世纪病,而黑塞则通过“荒原狼”的意象向我们揭示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疾病,是那一代人思想意识中漂泊无依的精神危机。痴迷于《平凡的世界》,是因为它诠释了苦难的价值,他们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的意志,给人以向上的力量,那种对光荣与梦想、对信念与忠诚的执著追求,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阅读经典的意义何在呢?只想讲一个小细节:吴越王钱镠思念他返家探视父母的王妃,想让她立即回来和自己团聚,又不好意思催促得太急,便写信给她:“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花都开了,你可以一路慢慢地赏花往回走啊!对于经典的反复阅读也与此相类似,慢慢读,慢慢欣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