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勇:苏秦的发奋读书与张仪的锲而不舍

(2019-01-13 09:06:32)
分类: 自由典藏
胡勇:苏秦的发奋读书与张仪的锲而不舍

      苏秦的发奋读书与张仪的锲而不舍

                                           作者:胡   勇    原载: 《法制日报》2019年1月13日第8版


胡勇:苏秦的发奋读书与张仪的锲而不舍



  尽管司马迁在苏秦、张仪的评传中,把重点放在了合纵连横、纵横捭阖的重大政治性事件,但其中寥寥几笔所描绘的两人在事业起步阶段时,面对挫折、困境、耻辱而不屈不挠、发奋读书、锲而不舍的精神却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司马迁在《苏秦列传》中写到:“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也就是说,苏秦在外读书求学时,耗费了家里大量钱财,然而却未能获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当他穷困潦倒、郁郁寡欢地回到家里时,兄弟嫂妹妻妾一起嘲笑、讽刺、挖苦他,说他不务实际、好高骛远,落得如此穷困下场,真是活该。面对冷嘲热讽,苏秦并未自暴自弃,而是不屈不挠,坚持发奋读书。据司马迁记载,苏秦找到一本名为《阴符》的周书,伏案钻研了一年,最终茅塞顿开、大获成功,荣获六国相印。
  与苏秦类似,张仪少年时也有一段“胯下之辱”:张仪求学毕业后,即刻前往楚国谋职。一次,楚相喝酒时恰好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因此怀疑张仪,便对楚相说:“张仪贫穷,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了。”于是,大家把张仪拘捕起来拷打。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会受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从此,张仪锲而不舍,最终功成名就,成为万人仰慕的风云人物。
  苏秦和张仪均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姑且不提历史的是非功过,仅就二人在挫折屈辱中的精神而言,的确能给人们带来许多启发。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目前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已有天渊之别,然而一些人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却在减退,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因此,苏秦、张仪的这种出身贫寒而胸怀大志、屡遭屈辱而毫不气馁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继承、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