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尧山壁:新诗与旧体诗

(2019-01-11 21:39:41)
标签:

文学

尧山壁

新诗与旧体诗

中国文化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尧山壁:新诗与旧体诗

新诗与旧体诗

作者:尧山壁    原载:《
中国文化报》2019年1月11日第3版


        写了30年新诗,又做了20多年诗词学会会长,对诗的现状颇有感触。

       诗是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前进中依次出现了不同壮丽的景观。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民歌。五四以后,以白话诗为主的新诗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郭小川、贺敬之等一系列代表诗人。

       新诗在上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两次波折,西化、傍洋。问题可能出在“横的移植”,即翻译上。二把刀直译西方现代诗,主语谓语,名词动词,译出来怪怪的,越看不懂越好,一个人如此写,大家比猫画虎,就成为朦胧诗。诗是不能翻译的,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有人译成长长的句子,王力译成五言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西方不再迷信。“西化”渐去,而“矮化”到来,内容上“俗”,形式上“水”,由吟唱变成了说话,散文分行。降低了高度、醇度、难度,会说话便会写新诗,新诗也便失去了魅力,大家不愿看了。

       新诗的毛病给旧体诗提供复出的良机,深藏在中国人和汉字中旧体诗的种子春风吹又生。然而好事多磨,有人视复兴为复古,时代变了,生活变了,口语变了,仍要刻舟求剑,固守唐宋,坚持平水韵。对于用韵的守旧,明朝人就曾批评过:“约吴兴之武康人,局于方言蛮语,不审宫羽,不备四声,而敢背越贤圣,变乱千古,亦即谬妄矣。不知后世学士大夫,何故而尊之如圣经,历百代而不敢易乎!此甚不可晓也。”他们精通格律之技术,不谙作诗之艺术,只见镣铐不见舞。陈词短调,塑料花,有形有色而无韵味。所以当前诗词作品浩如烟海而鲜有佳作,更没有公认的代表诗人出现。

       对于当下诗歌现状,可以一句话概括,新诗需要民族化,旧体诗需要现代化。二者不是两股道上跑车,互争高下,互相排斥,而应该是新旧并存,双轨并行,互学互补。中国诗歌的发展,既不能回到古代,也不能跑到国外。而是科学发展,正确处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正确处理继承民族传统与借鉴外来文化的关系,汇新诗、民歌、旧体诗三源于一流,再铸中国诗歌之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