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根本不需要搞好人际关系,比如谢耳朵、福尔摩斯,这类人有几个共同特点,第一,他们智商超高,俗称天才;第二,他们是虚构的。换言之,只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你就得跟人打交道。然而,在人际关系中,往往有无数的坑在等着你,很多人穷其一生,要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来躲坑和排雷。而这些时间和金钱,本来你可以用来取悦或者提升自己。
这时候你需要一点攻略来帮你通关。但恕我直言,在这个世界上,90%以上关于人际关系的书或者公号,都是垃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下垃圾分类,一类是山寨“厚黑学”——为什么说山寨呢?李宗吾和《厚黑学》都很有趣,但大部分人读书只看到封面的“厚脸皮黑心肠”;一类是《菜根谭》和《弟子规》。用它们来指导人生,前者会让你笃信狼性法则丛林法则,瞅谁都像贱人;后者会让你唯唯诺诺畏畏缩缩,甭管发生什么事,归根结底四个字,“我是贱人”。
所以熊太行的这本《掌控关系》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如果你曾经看过“仕图”或者“就叫熊太行也行”这两个公号,你一定会被他的文笔所折服,有益有趣,人情练达而绝不油腻。而作为“86版《西游记》十级研究学者”,早在六小龄童老师火遍网络之前,他就把这套无数人的童年经典文体两开花地拆解了无数次。而正牌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也让他笔下的攻略多了一分科学,少了几分杜撰。
为了更科学地讲明白人际关系这件事,他不惮于敲打“同行”的饭碗,比如他建议女性读者不要去阅读那些非专业人士写的所谓“情感公号”,因为“你看见的那个强大的女性灵魂很可能是一个扮演出来的角色,她指挥你去用最激烈的方式经营你的人生,但她在生活中却可能是隐忍和压抑的人”;而对于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也不会去讨好和迎合,他甚至会敲打一下读者脆弱的灵魂。比如在讨论“领导抢我的功劳”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上来就揭露真相:“两只狮子看见一只羚羊,大打出手,身份地位相似,这叫争抢。一只鸬鹚下水捕鱼,然后渔人捏着它的脖子让它吐出来,这不叫争抢,这叫收获。”作为一个长者,他在向颇为幼稚的年轻人传授这些人生道理的时候,多少是有点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的。
当然,如果仅仅指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指手画脚”这个动作,属于杠精键盘侠和三姑六婆,真正的好老师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对于迷茫中的年轻人来说,what远远不及how重要。在这一点上,《掌控关系》中很多方法,值得你拿荧光笔划出重点来好好学习。
比如,在教你“如何跟同事掏心窝子”这件事上,他会首先告诉你,“只要你在这家公司一天,就不要和同事做朋友,但你们可以做盟友”。而盟友之间的掏心窝子,要做到两大原则:“有限暴露”和“无关紧要”。前者要做到不要什么都说,可以交换三观但不可以大量透露家庭情况;后者要做到控制住自己的信息出口,如果你觉得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那就是“不当讲”。
以上这些,都不是特别难做的事情,你只需要按这些方法正确打理自己的工作或者人生,你会发现,你真的进步了。
但是,告诉别人怎么办这件事,往往会陷入片儿汤话,比如金庸老爷子的《鸳鸯刀》里,就有一位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的总镖头,“铁鞭镇八方”周威信,一张嘴就是各种“江湖上有言道”,不管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还是“小心天下去得,莽撞寸步难行”,抑或是“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每一句都无比正确,但仔细想想没有半毛钱用处。所谓攻略,一定要好记而且好用。在这一点上,熊太行给了很多办法,有的都不能称其为“攻略”了,简直就是开外挂。比如在对待父母逼婚这件事上,他提出一个原则:“我待父母如渣男。”具体做法就是:“微笑、嘴甜、送礼、多哄、可以骗、说了不算。”记得当年笔者看到这个方法,如醍醐灌顶般福至心灵。之后便熟悉掌握这一招,度过了两个安定祥和的春节——说到这里,年关将至,又该去旁敲侧击一下父母想要啥新年礼物了……
当然,熊太行的这本书,其中心思想,可以用刘墉(写书的那个,不是跟和珅组CP的那个)的一本书名来形容:“我不是教你诈”。他教的不是如何去算计同事,如何去掌控家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把人际关系拆开,讲透,让天下没有阴谋,人人掌握其中的技巧,构建一个更光明的人际关系,避免让人际关系成为禁忌和小黑箱”。从这一点上,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有此一书,那些心灵鸡汤和毒鸡汤,就可以连锅丢到太平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