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文学岂可娱乐化

标签:
文化薛峰文学岂可娱乐化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2018年12月23日,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的201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在江苏兴化揭晓,共有26部作品上榜,徐怀中的《牵风记》、贾平凹的《山本》、王祥夫的《一粒微尘》、莫言的《等待摩西》、范小青的《变脸》等榜上有名。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中国年度诗歌排行榜、散文排行榜、杂文排行榜等也一一出炉。
对于这样的排行榜,听起来声名显赫,因为在它们的前面都有“中国”字样,好像这些作品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整个文坛一年来最大的收获,也标志着这些作品的重量级别。此类榜单,在评选过程中,一般都打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旗号,都想展示中国文坛的创作实力,给人以强有力的震撼,引导阅读走向。可这些排行榜的实际意义又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小说排行榜和媒体推出的作家富豪榜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主办方在与娱乐界盛行的榜单文化靠近,希望以此唤醒大众对文学和作家的关注。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文学不等于其他文艺门类,可以具体化和娱乐化,简单粗暴地将文学作品和作家强推到公众视线面前,很容易就会背上炒作的嫌疑。 所以,在读者看来,这样的排行榜只不过是一个小游戏罢了——既有商业炒作的成分,也有自我标榜的水分。在文学被大众冷落、作家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想通过这样的排行榜引起公众对文学的注意,其实是南辕北辙了。这已经将文学娱乐化了,从而大大降低了文学奖的可信性——于国内文学圈而言,几年一评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能否将精品推出还是个疑问,就我们的文学创作水准而言,远没高到每年出个榜单的程度。 作家耐不住寂寞,刊物耐不住寂寞,协会耐不住寂寞,于是便联合起来,以“权威”的名义搞一个排行榜,其结果只能是让读者反感。这26部作品就算是好小说,其他的就不行了吗?其实不然,读者不是傻瓜,不会被牵着鼻子走的。而这些上榜的作品中,无论从内容含量还是艺术价值上看,有些是“一般般”的,还有些甚至让人不忍卒读。 社会需要发展,思想需要冷静。比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排座次更重要的是,作为文学团体和媒体,更应该去关心作家与时代、与生活的隔阂,让大批正在创作旺盛期的作家摆脱传统写作的桎梏,写出兼具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质量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