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志清:元稹为什么要打压张祜?

(2018-12-28 19:28:1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元稹为什么要打压张祜?
王志清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张祜《题金陵渡》

古人信命,人生中很多不好解释的现象,就归于“命”。
 
唐代诗人张祜(hù),就是那个“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的作者,为杜牧誉为“千首诗轻万户侯”。祜者,福也。《诗经》有“受天之祜”说,即蒙受上苍赐佑。张祜,字“承吉”。于其名字见,生于豪门的张祜,其家族希望他一生好运。然天降其才而舛其命途,他也这样认为:“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此诗句出自《寓怀寄苏州刘郎中(时以天平公荐罢归)》。诗寄刘禹锡,时刘禹锡以礼部郎中职任苏州刺史。括号内文字,相当题下注,意思是,蒙天平公之荐而未辟,看来已无望而准备离京。天平公,指令狐楚,时令狐以检校尚书右仆射职任天平军节度使、兼郓州刺史、郓曹濮诸州观察使。
 
令狐楚,著名政治家,一代文宗,尤善四六骈文。此公当朝显贵,而爱才如渴,曾给予李商隐特别的关爱。令狐力荐,一言九鼎,张祜怎会“罢归”的呢?
 
史载,元和长庆间,令狐公“自草荐表”,谨令张祜缮录三百首诗,“诣光顺门进献”。皇上便问身边的元稹:“祜之词藻上下”?元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文献笔记多这样记载说:张祜由是寂寞而归,为诗自悼云:“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遂客淮南。
 
“恐变风教”,性质严重,皇上定然不辟,即便令狐所荐。辛文房说是元稹“忌贤嫉能”,他谴责道:“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唐诗记事》)意思是你元稹五十步笑百步。皮日休则说:“祜初得名,乃作乐府艳发之词,其不羁之状,往往间见。”(《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张祜也只能怪你自己了,诗怎么能够这样写呢?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则大量列举张祜的“黄”诗,如《李谟笛》、《玉环琵琶》、《邠娘羯鼓》、《耍娘歌》及《病官人》、《爱妾换马》等等,说他“专觅宫闱琐事,被之讽咏,扬其阙失,得不有妨名教?”潘氏甚为可惜地说:张祜呵,你不是没有水平呀,像“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之类,“可以直跨元、白之上”。然而,你却多写格调不高的诗,“而竟为微之所短,又为乐天所遗也”。潘氏语重心长地说:“凡有文才,总须贵重其言,承吉不自慎惜,天耶?人耶?当自反矣。”此说认为:张祜不辟,不单纯是天意。
 
张祜为诗“不自慎惜”,其为人呢?唐人范摅就说“其性狷介不容物”(《云溪友议》)。以行卷干谒,于唐人来说乃常事,然恃才傲物如张祐者则罕见矣。他去拜谒宰相李绅,竟于投贴上自名“钓鳌客”。他说他钓鳌,以虹为竿,以新月为钩。李绅笑问道:“以何为饵?”祜答曰:“以短李相公也。”意思是,我的鱼饵,就是你这个矮子宰相啊!李绅好涵养,遇到这样的狂人,也为之一笑,“厚赠而去”。因此,宋人孙光宪说其“士行有缺,缙绅薄之”(《北梦琐言》)。看来,看不惯他的,还不只是元稹一人也。
 
然而,张祜却将屡应不辟,归咎于“命”。他在这首寄刘禹锡诗中写道:“一闻周召佐明时,西望都门强策羸。天子好文才自薄,诸侯力荐命犹奇。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唯是胜游行未遍,欲离京国尚迟迟。”
 
诗的格调颓丧,满纸牢骚。一上来就是强打精神而来碰碰运气的说法。颔联意谓:皇上好文,遗憾的是我才不行;重臣力荐,不幸的是我命不好。颈联说:纵有李白之才,外加贺知章之举,也是徒劳的,我更坚信我原本就是浩然的布衣命。诗末说:按理我该漫游放浪去也,然心犹不甘而迟迟未离开长安。
 
诗中可见,张祜心灵受伤甚重,积怨甚深。三十岁至四十岁间,张祜往返于江南与长安间,始终徘徊于官场之外。张祜交游甚广,尤擅交公卿巨宦,三品以上大员可以排出二三十个来,诸如令狐楚、裴度、李德裕、李绅、李愬、萧俛、崔植、崔群以及刘禹锡、白居易等等。晚唐颜萱《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云:“岂是争权留怨敌,可怜当路尽公卿。”不是你张祜积怨树敌多啊,而是公卿大臣们挡了你的路。据考,元稹与祜并无嫌隙,而与荐人令狐存有私怨,让祜做了党争的牺牲品。
 
皮日休挽张祜诗说:“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命中“合穷”而无官也。虽然张祜嘴上也说信“命”,却不屈于“命”,屡战屡败,而屡败屡战。他又去白居易那里碰运气了。长庆三年(823),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以赛诗选拔人才。张祜没想到又败于徐凝,就是那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作者徐凝。徐凝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句而深得白居易赏识。此事见载于《唐摭言》《唐语林》《云溪友议》《本事诗》《唐才子传》等。因元白关系甚密,白不取祜,而让人往裁决不公上想。辛文房就说:“乐天荐徐凝,屈张祐,论者至今郁郁,或归白之妒才也”。皮日休专门著文《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指出:“乐天方以实行求才,荐凝而抑祜,其在当时,理其然也。”他认为,白居易力倡“为时”“为事”而作,理所当然地不取张祜也。
 
张祜不辟,只能怨命:“唯恨世间无贺老,谪仙长在没人知”(《偶题》)。古人也以“天意”解释:“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唐诗记事》)。意谓:其人当世不显,而其诗后世不灭,全是天意也。
 
然而,为什么命运之神总不垂青张祜呢?这给我们以很多的思考。
 
王志清,南通大学教授,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
 
(原载《扬子晚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