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逸麟:跚跚拾遗

(2018-12-23 12:42:45)
标签:

文学

张逸麟

跚跚拾遗

肖江虹系列小说

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张逸麟:跚跚拾遗


跚跚拾遗

  

作者:张逸麟  原载:《青年报》2018年12月23日第A1版 



小学语文老师曾问肖江虹,你的理想是什么?肖江虹几乎没有思考,说他要当个作家。老师立刻就笑了,又问他,为什么要当作家呢?他说当作家有面子。老师很真诚地对他说,其实,当个村支书更有面子。

那些小时候豪言要做科学家或者飞行员的同学,最后都做了农民,谁也没有想到,肖江虹的理想实现了。当年制片人方励的“惊天一跪”震动影视圈,让由肖江虹的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百鸟朝凤》起死回生,电影上映后,肖江虹也买了一张票,走进电影院当了一回看客。

他文学之路由此正式开始。“作品写完了,和自己就没关系了。”肖江虹表示,真正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不是作品的名声,而是写作过程中那种人物活起来的感觉。

写作过程在肖江虹眼里极为重要,拿《百鸟朝凤》来说,无论是10年创作小说的过程,还是撰写电影剧本的过程,都对他的文学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开始把写作的速度降下来,从一年两三个中短篇降到一年两个中篇,再到现在的一年一个中篇。“我开始对这门手艺心怀敬畏,每一次下笔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肖江虹说,他经常告诫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希望自己的写作能捍卫汉语的尊严。

肖江虹许多作品都在写故乡,童年“放养”的经历让他与那片土地建立了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也让他拥有了极大的精神空间,成为他挖之不尽的文学宝藏。2007年春节回老家时,他在路上遇到吹唢呐的发小,在他心中植下了《百鸟朝凤》的种子;2013年的《蛊镇》,2014年的《悬棺》,还有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傩面》,都是讲述自己家乡修文猫跳河沿岸三个村庄的故事,构成肖江虹贵州边地民俗民风的三部曲。肖江虹说,他有意用寻根文学的那种调调,希望对民俗文学有点新的贡献,“有没有贡献不是我说了算的,但是我觉得我尽力了。”

尽管对家乡了如指掌,肖江虹在创作中依旧十分用心,比如《傩面》这部小说,肖江虹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才完成,为收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他特地到道真、德江、安顺等地采访很多傩面艺人,光田野调查就做了六七万字,小说中涉及到的大量傩戏唱词,都是傩面师唱一句他记一句。这个过程让肖江虹甘之如饴,“它能让作品更大限度抵达真实,同时也能让文本获得某种飞升的可能。”肖江虹的舅舅、叔叔、姑妈乃至父亲的名字,都曾出现在自己小说的初稿中,之所以如此,他是想写起来的时候充满感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首先你要熟悉他,然后你要和他有感情,有感情你才会把他写得打动人心。”

肖江虹一旦空闲下来,经常会回到家乡住一段时间,听老人们絮叨往事,看风掠过村庄……这里,是他的生命起点,也是他的精神归宿。他用他的小说记录家乡,记录那些消逝或即将消逝的风物。肖江虹说,在农村有一个词叫“怕惧”,就是基本的敬畏,没有这种敬畏,就什么都敢干。我们中国当代文学,丢掉了最了不起的传统:就是文学本身的庄严性。

跚跚拾遗,是肖江虹的一种乐趣,也是他怀着的敬畏之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