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凤国:画中书卷气

(2018-12-22 22:07:16)
标签:

文化

沈凤国

宋维松写意花鸟小品画

画中书卷气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沈凤国:画中书卷气


画中书卷气


作者:沈凤国    来源:《文摘报》2018年12月1日第6版



http://epaper.gmw.cn/wzb/images/2018-12/01/06/res03_attpic_brief.jpg
宋维松写意花鸟小品画

  

       宋维松学画近半个甲子,一直得名师指导。正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有机缘追随名家,走的是一条绘画的正路,坚持转益多师,与古为徒,所以积淀厚,题材广,下手准,气魄大,看似信手拈来,却常常不落陈窠,作品透出一股温文尔雅、妙趣天然的书卷气。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充实之谓美。没有阳刚、雄浑、苍茫、凝重的气质,就不可能具备雍容中正的朴美和接近崇高的壮美,就不会产生高逸的美学品格和大的艺术格局。宋维松作品,有一种儒家哲学素朴雄浑的“正道”之美。他的小品也特别值得一提:几株兰草,数箭香花,寥寥数笔,虚处有致,意味盎然,有一种道家哲学的潇洒俊逸,这是他手摹心追宋人画意的笔墨心痕的流露。

  由此可见,他的风格呈现出两个方向:既有大写意的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又有小品的典雅逸致空灵清远。这是追求道法自然的艺术自由使然。其艺术自由本身,已不是单纯的自然之物的再现,而是人格化的艺术表现,其画从而具备了人文精神的美学品质。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传统的尊重,并身体力行。按照宋维松的理解,艺术史上的大家,无一不是靠勤奋地吃着“传统”这个巨大的武库里的营养而造就自己的。

  长久以来,宋维松执著探寻古人“书画同源”的真谛,坚持书画并重的画学道路,将“援书入画”付诸自己的艺术行动。他认为,写意画是线条的舞蹈,每一点墨痕笔触都应该具备独特的美感,每一笔下去,必须达到笔、墨、形、意的统一。因为宋维松的大篆尤其是金文写得好,所以,他的画线条厚重,气韵豪迈中凸显雍容含蓄。而他对水墨的运用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水墨相亲,才能相生,才能充满生机。因此,他的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雅俗共赏。

  与西方艺术为生命的本质相对比,中国艺术是为人生的艺术,所画事物绝非皮相,而是赋予描绘对象的人格精神。而中国画又以书卷气为贵,学养是否丰厚,是成就一个大画家的关键。有学养,画才经得住推敲,耐得住品味。自古以来,文人画家都十分注重自身修养,除了文化学养,更有人格修为。多年来,宋维松始终以此为目标,读书,行路,将心中笔墨放置在风雨路上。于是,我们从他的画中感受到了可贵的书卷气。

                                                                                                                                                   (《法治周末》2018.11.15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