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浩月:“侠”之浪漫的远去

(2018-11-22 20:39:16)
标签:

文学

韩浩月

“侠”之浪漫的远去

金庸去世

文学报

分类: 自由典藏
韩浩月:“侠”之浪漫的远去


“侠”之浪漫的远去



作者:韩浩月   原载:《文学报》2018年11月22日第9版


 



金庸去世,书迷皆痛。他是真正进入中国人精神与文化生活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人物影响到了中国人的为人处世方式与价值观。书迷们怀念他,是因为在物质与精神皆匮乏的时代,他为普通大众提供了难得的陪伴作用。

怀念金庸的,还有无数剧迷,错过读金庸作品的人,在电视机普及大潮中,与《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雪山飞狐》《鹿鼎记》等迎面相遇,围绕电视剧产生的经典主题曲,以及被金庸剧包装出来的演员,都被人们看到、说出、并记得。

金庸起码陪人们跨过了三个时代,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以白话文为载体的思想启蒙时代,办报出刊与纸书出版的文学黄金时代,以电视机为客厅中心的影像消费时代……但在进入互联网时期之后,反而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无厘头文化”成为网络主流语言,在自媒体时期,新文体风起云涌,当年通俗的金庸文学,反而因文字的优雅被推进了经典的序列。部分“90后”以及“00后”的年轻人,会被金庸去世掀起如此巨大的怀念潮感到一头雾水。

以金庸去世为标志,他的著作在加速进入中国文学的经典宝库,复旦大学严峰教授说,“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严峰认为,金庸“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到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从此世上无金庸,这个俗套的说法,藏着真实的伤感,不仅中国不会再产生像金庸这样写作的作家,而是这样的作家在逐渐离我们、离文学而去,人们对金庸的怀念,包含着对阅读与文学以及生活方式产生巨变后所带来的失落。金庸盛行的时代,那种理想主义与浪漫,在未来的日子不复再有,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上回望,金庸真的像过去站在城门顶的大侠,在与众多文学大家的比试中,他独树一帜,令人肃然起敬。

在纪念金庸的文字中,许多人提到了金庸的文学价值与侠义精神,但有一点没有被重视,就是作为一名男作家,他制造了一个浪漫的世界,并且他笔下人物的浪漫主义,散发着纯真与深情、真实与隽永。憨厚的郭靖,鬼马精灵的黄蓉,潇洒的段誉,清纯的小龙女,风流的韦小宝……这些人物加在一起,就是中国人性格的总合,每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都能够在金庸小说中找到与自己对应的人物,反过来看,当金庸小说人物的性格走进现实中人的思想与血肉,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浪漫?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活动与思想活跃,金庸与琼瑶的作品,用对情爱的大胆描写,对大众的情感世界造成不小的冲击。虽然金庸的文学成就比琼瑶要高,但在当时的阅读环境下,他们都以古诗词为基本功,以儒释道的文化精华为底线,鼓励人们勇敢地去突破与创造。金庸作品给读者带来的豪情万丈与耳热心跳,即源于他作为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对浪漫的渴望感染了大家。

金庸的浪漫体现在他借书中人物说出的情话,比如杨过“过儿只有一只手,一样可以抱着姑姑你”,萧峰“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有这么一个阿朱”……这样的话语在金庸的书中有许许多多,并且穿透时光放在今天仍然不落伍。但情爱的浪漫仅仅是金庸式浪漫的一小部分,他对生活真谛的超前预见性(退隐江湖,花前月下),他通过对武林的描写传递出对理想社会的想象(秩序第一,正义必胜),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并且这种浪漫思维,至今仍然固执地生长在无数忙碌的中国人内心,金庸以及他构建的金庸世界,时而让人们不自觉地陷入短暂而沉静的幻想中。

文学后移,浪漫缺席……金庸去世,让人们有了抒发情绪的冲动,这不是一次刷屏的跟热点事件,在刷屏背后,藏着人们真诚的怀念与无法说出口的惆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