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青:破解《清明上河图》中的千古之谜

(2018-11-14 20:58:10)
标签:

文化

罗青

破解《清明上河图》

千古之谜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罗青:破解《清明上河图》中的千古之谜


破解《清明上河图》中的千古之谜



         作者:罗     来源:《文摘报》2018年11月1日第6版

  《清明上河图》中的情节对应,非常复杂,除了驴队、小桥、小舟之外,开始一幕戏剧性的“奔马”情景,就深得宋徽宗心意。可惜此景画面残损,奔马只剩下马屁股及后腿,马后有人跟着奔跑呼喝,其后还有轿子相随,留下了千古之谜。路旁一位老妇,看到快马飞奔而来,急忙去拦阻一名即将闯入马路的小孩,对街路边,则有两头清早尚未下田的耕牛,回首好奇地观看奔马。而此马头身躯干残损,骑士也完全不见。研究《清明上河图》的春天派解释为此景为清明节清晨,乘轿祭祖扫墓归来者,急于“快马”返城;秋天派则解释为“惊马”失道。一件以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画卷,一开始就画“上坟归来”和“惊马失道”,实在难以自圆其说。

  合理的推测,这该是一匹传递“河清”喜讯的快马,骑士手中应执有大宋年号及河清字样的旗帜,故其后有人吆喝开道。此画进入金朝御府后,因为政治忌讳,马上的人旗,均遭刻意小心挖去。这就是为何《清明上河图》全卷完好无缺,这段画面四周亦完好无损,而单只是画面中央人马旗帜残损不见的原因。此一八百里加急报喜骏马的情节,在画卷中段,出现了呼应,观者可以看见此马享受特权,躺卧在宫府前院,安静休息。《清明上河图》里所有的马匹都在工作,只有此一有功之马例外。

  所有在画卷前半部出现的重要情节,后面都有情节呼应。比如画卷开始的运货驴队。张择端不但画出驴背上的竹篓,而且还不厌其烦地画出篓中木炭,这对一般画家说来,可谓多此一举,自找麻烦。

  如果我们查对宋代经济史,便会发现,当时汴京大都会,人口众多,冬末早春天气极寒,家家需焚烧木炭取暖,木炭价格暴涨。商人无利不起早,所以有驴队清晨运炭入城贩卖之举。北宋孟元老自1103年起,在汴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晚年写下回忆录《东京梦华录》(1147年),巨细靡遗地记载了京师种种。他提及当时京师为了保持整洁,卸炭要在城外完成。《清明上河图》的“卸炭”情节,果然可在城外树下找到,几头驴子背上的炭,已卸下大半,一旁有炭贩子,挑着炭篓,行过小桥走来,如此情节,正好可与卷首送炭驴队呼应。

  许多人研究此画五十多年,也没特别注意到此一卸炭情节。如果根据我的“罗派视角”及思考模式来看此图,便可看出画卷前后上下有多处情节对照,全按辞赋意象对应排比并列法,产生出各种言外之意。

  此画中段的戏剧性高潮:“大船回渡虹桥”情节,若以此法阅读,谜团顿解。一般艺术史家解说此景,总喜欢往坏的方面联想,说桥上人多,看到大船忽然断了缆索,顺急流漂来,几乎要撞上虹桥,危急万分,两岸民众都在围观惊呼。大家想想,众多船舶停靠的码头,水流怎么会湍急,没有飓风、没有大浪,船缆如何会断?硬要大船撞上虹桥之说,实在无一可取。

  画卷中船只虽多,然画家只是借着一条船,画出船只操作的各种角度与状况而已。起航远离的船,吃水很深,表示货物装满。靠岸的船,浮起很高,因为货已卸尽;有些船刚刚靠岸,所以船头向右,有些已经重新载满货物,准备起航,所以船头早已调头。再看这艘戏剧性的大船,为什么要横在河中央呢?以船舶码头观之,从外面运货进来的船只,靠岸卸货,重新装货,再度开航,必须调头,才能离开。这些船无法继续再往上游行驶,因为再上去就是卷首的小木桥小木船的浅水区了。所有下游来的船,到此必须调头,才能离去。船在拥挤的河面上调头,当然是十分戏剧性的一刻,也是两岸观众最爱看的热闹,所以大家都聚集来,在桥上桥边、岸上、船上,有帮忙的、有吃喝的、有看个究竟的,有指指点点的,观其面容,毫无忧心惧怕之色。我认为画家故意选择这个热闹的场景作高潮,是有深意的,其象征意义是说:这艘已经满载货物的船,吃水很深,准备调头重新起航,大家都兴致勃勃从四周围拢,乐观其成。画家借着此情此景,暗示宣和改元,国运重新开始,有改革新政要启动,是个热闹欢庆的情节,可与卷首奔马报喜互映。以此法解读全画,许多“疑难杂症”读之不通的地方,应该都可慢慢理顺。

  张择端是一个文人画家,他参考“辞赋”手法,把文字叙述,转化成寓意繁多的图像记号。这是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关键。

                                                                                                                                                     (原载《南方周末》2018.10.18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