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有了刀他们仍是生活的失败者

(2018-09-18 10:47:09)
标签:

文化

唐山

有了刀

他们仍是生活的失败者

北京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唐山:有了刀他们仍是生活的失败者

中国有金庸 日本有藤泽周平

有了刀  他们仍是生活的失败者

 

               作者:唐  山 原载:《北京青年报》2018年9月18日第B4版
                  
http://epaper.ynet.com/images/2018-09/18/B04/4bt1_b.jpg
http://epaper.ynet.com/images/2018-09/18/B04/4bt2_b.jpg
http://epaper.ynet.com/images/2018-09/18/B04/4bt3_b.jpg
http://epaper.ynet.com/images/2018-09/18/B04/4bt9_b.jpg

    

    “通观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的武士小说,藤泽是第一高手,文章如美玉无瑕,未有出其右者。每有新作问世,对于为数众多的读者来说,是比政变、比股市起落大得多的事件。”这是日本著名作家丸谷才一在悼念藤泽周平的文章中写下的话。

    一般来说,悼念文章都会有所夸大,此篇亦未能免俗。

    藤泽周平的小说并非“无瑕”,因过分追求平淡,导致细节渲染不足,只好用故事来填充篇幅。从单篇看,确实很饱满,常将一个中篇的故事量塞入短篇中;可连起来看,就会有彼此重复之弊,不易留下深刻印象。

    藤泽周平被尊为美文大师,但他笔下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之类其实不多,人物性格亦雷同,只在操控情节上比较老到,可过分依赖情节的曲折与突变,打开的精神世界注定狭窄。苛刻点说,藤泽周平还没摸到严肃小说的门径,依然滞留在类型文学的段位上,他的小说只能做到感人,却没有“金线”。

    事实上,藤泽周平也一直被视为武侠小说作家。

    提起“武侠”,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金庸。对比金庸与藤泽周平的写作,可能是件有趣的事。

    金庸的小说偏宏大叙事,主角动作目的清晰,即恢复江湖正义。为了让此事业看上去更辉煌,必然会设计出一个恶魔来破坏秩序,书中角色按“灭魔贡献值”来分配,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刀,必须留给主角完成。由此构成叙事中的“金庸俗套”。金庸未必没意识到“金庸俗套”的存在,他也试图开拓一些新议题,如《神雕侠侣》中对贞操观的批判、《笑傲江湖》中对旧道德的嘲讽,但它们只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补充。一旦江湖平静,它们的合理性便会动摇。所以,金庸笔下多英雄而少人,因为人都被收编为英雄主义的仆从。

    从这个意义上去读藤泽周平,会领略到不同的况味。藤泽周平笔下的武士都是被“江湖正义”遗忘的小人物,即使他们身怀绝技。

    如《怯剑松风》中的瓜生新兵卫,因太缺乏男子气被妻子满江鄙视,小说从满江精神出轨写起,而她最终回头,也绝非瓜生取得业绩,仅仅缘于她突然意识到平凡生活的可贵。丈夫面对强敌与妻子灵魂挣扎,本是两个故事,而这种分裂恰恰是小人物生活的常态。

    再如《必死的鸟刺》,武士三左卫门为了爱情私奔,被家老派出的武士追杀,但师傅私传给三左的绝招“鸟刺”是无敌的,无人能应。师傅已逝,追杀者只能间接了解“鸟刺”,可结果却是“鸟刺”被破解,三左卫门死在追杀者刀下。三左的孩子降生了,孩子的妈妈仍在等着三左归来。

    另如《黑剑虎眼》,已订婚的牧志野与清宫太四郎偷食禁果,没想到牧的父亲被杀,牧的哥哥怀疑暗杀者就是清宫。一方面为偷情而恐惧,一方面因丧父而自责,牧志野背叛了清宫,向哥哥提供了“关键证据”。牧志野取消了与清宫太四郎的婚约,嫁给知道她的过去却表示不在乎的兼光周助,二人婚后有了孩子。虽然孩子一天天长大,牧突然发现,兼光才是杀死她父亲的真凶。

    在藤泽周平的武侠世界中,命运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它没有逻辑、没有方向、没有善恶,人人只能被动适应它。在命运面前,武艺、情怀、忠诚之类只是点缀,谁想用它们来对抗命运,立刻会被化成齑粉。

    无法挑战命运,就只能适应命运,所以藤泽笔下的武侠们态度暧昧、模棱两可,甚至冷酷无情。他们努力压抑着自我,以减少恐惧,但人终究是有灵性的动物,不可能永远沉沦下去,于是,爱成了最后的港湾。

    在藤泽周平的名作《黄昏清兵卫》中,藩内恶人猖獗,急需清兵卫出手,可他牵挂的却是病妻。值得注意的是,清兵卫对长年卧床的妻子所拥有的未必是真爱,而是在长年照料中,他找到了自我:武士不能爱惜金钱,可为了病妻,清兵卫理所应当地搞上了副业;武士必须忠于职事,可清兵卫上班时打瞌睡,下班鼓一响,立刻冲向家,因此落下“黄昏”的外号……清兵卫不想被世界所打扰,但为了给妻子治病,他最终答应藩主出战,他是为自己而去搏命的。

    在藤泽周平的小说中,有一种绝望的气质,因为他是从个体的角度看世界,而对于个体来说,卑微也罢,骄傲也罢,暗淡也罢,灿烂也罢,命中注定,它们都将消逝。那么,个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没意义,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呢?这些不仅是武侠们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个尘世间的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在金庸眼中,“江湖正义”高于一切,江湖儿女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去捍卫它,可在藤泽周平眼中,“江湖正义”与个人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无法比较金庸世界与藤泽周平世界的优劣,或者可套用文论史中那句名言:金庸手杖上镌刻的格言是“我可以战胜一切”,而藤泽修平手杖上镌刻的格言是“一切可以战胜我”。

    金庸的写作始于大变动时期,只能将振奋民族精神、匡扶正义的理想托付给武侠,即使未必切实,也要大张声势。藤泽周平的写作始于日本经济腾飞期,传统渐渐远去,需要小说来哀悼。这哀悼必须与商业时代相契合,与正遭遇卑微生活折磨的现代人心灵相适应。既然格子间的人生充满挫折,则武侠们带了刀,也必须是生活的失败者,

    人们有时会用“成人的童话”来评价武侠小说,有时会用“好勇斗狠”来评价武侠小说,有时会用“追求刺激与猎奇”来评价武侠小说,有时会用“超越现实”来评价武侠小说……这些观点彼此对立、相互论战,但更大的可能是:这些说法都是对的,将它们加在一起,才是武侠小说。

    所以,读过金庸,再读读藤泽周平也挺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