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沈嘉柯:人生的本意
(2018-05-12 23:58:22)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有一年去北大找我的书呆子朋友玩。她读书很棒,不像我,随便考个二流大学就度过了青春。当时天气晴朗,碧空如洗,她带我在校园里闲逛,我指着那些青翠的爬山虎攀缘的老旧平房,问她:“都是带院子的屋子啊,住在这些房子里可真惬意。”
她跟我说,那一片都是给老教授们住的宅子。有的因为学术大师居住过,达到保护文物级别了,就一直原封不动留着。有的里面还住着人呢!
我们走得浑身发热,就坐在一个花坛边休息。旁边五六只大白波斯猫懒洋洋打瞌睡,完全不怕人。
老同学说道:“这些猫不愁吃喝。老有学生逗它们玩,给它们鱼啊剩菜什么的。你看那个屋子,据说季羡林老先生养了一只白猫。白天的时候,猫会跟随季羡林先生出去散步,一起上山,再一起下山。这成了燕园中的一道风景。”
我附和:“啊,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学一脸神往:“你觉不觉得真的好有学术范,我都想变成猫,跟着老先生散步,被季羡林大师喂吃的,沾点灵气。”
我想了想,回答她:“哦,不觉得。我发现大师们喂过的猫,更肥!”
“没有你胖。”朋友怒了,遂绝交三个小时。
晚上我们一起在食堂里吃水煮鱼,为她庆祝生日,祝她快乐。又聊起季羡林先生。同学说:“想起大教授和猫的故事,有时候心里会很沉静。”
我明白她的感受。哪怕学海无涯苦作舟,生活还是可以充满平常的悠闲快乐。老先生那种大学者,一辈子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做研究,晚年还勤奋写散文随笔。盛名之下,多少杂事缠身找上门,完全可想而知。但他出了家门散步,只带着一头大猫散步,是挺悠然自如的。
以前我写小说的时候,常常会全情投入,导致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当中。小说里的人物各种遭遇,交往、分开、长大、重逢、离开、分别、流泪、快乐、悲伤……我也会独自对着笔记本电脑,有时候哭,有时候笑,有时候俯首桌面忧伤过度。
这种情况很多年都延续不变。直到有一天,我买了一个二手玩偶。我在我家对面大学的网站上,看见一个二手交易信息,有人转售一个巨大的白色的绒毛玩偶:一头奶牛。那只奶牛差不多就像一个15岁的人类少年那么大,并且是小胖子那种身材。它嘴巴上弯,带着笑意。我一眼看中,于是带它回家了。这只沉默而不会说话的绒毛玩偶,被我顺手放在了靠近书桌的角落。
我的生活与从前有一点细微不同。当我被写作牵引,久久沉浸其中,一转身,视线落在了玩偶身上,看见它在笑,笑得温和沉静。
许久以后,我忍不住站起身,走向它,深深地拥抱住它,时间瞬间停顿片刻。那种温柔触感让我有一种孩童般安定的感觉。之后我就不再理会小说人物那些什么悲欢离合,当我写出来了,就快忘却吧,我就要出门去看看风景,我要去海边旅行,去找朋友们吃喝谈笑。它带我离开虚构的世界,回到现实世界。
我在广州待过一段时间,在一本杂志做主编。我上班的单位,除了杂志,主业还包括动漫项目,每年还办有国内国际的动漫节。去之前我根本没料到,日常事务如此繁多,每天各个部门一堆杂事找上我,一会儿是日本的公司想合作开发作品版权的中文新媒体形式,一会儿是法国的漫画家想连载新集子。
在我头昏脑涨的时候,我抬头,会看见一只白色的,身材圆滚滚,但更加巨型的猫型大玩偶。
它站在办公室入口的二楼上,竖立着耳朵,伸开双手,嘴巴笑成一个W。我问同事,它有名字吗?同事告诉我,叫丘比猫。
它在提醒我呢!提醒我人不能被工作完全占据。
它们被设计为微笑而不是哭泣,被设计为放开胸怀友善和睦,而不是钻牛角尖沉迷于不爽,它们带着目的性,是正面的暗示。于是我中午时分,到楼下的店子,来一份酥炸鱼皮,配粤式生菜粥,再加一杯冻奶茶,慢慢吃喝。那味道真的好极了。
工作上班,读书求学,千头万绪,需要你迅雷闪电一般处理。但生活的节奏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不能完全交出去。否则你会错失努力用功的本意,反认他乡是故乡。我们得给自己找一种信物,一个道具,用来提醒自己。就像《盗梦空间》里的旋转陀螺。
这一类的事物还有很多,因人而异。对你而言,可能是一张旧照片,一句老先生的教诲,一个电影里的眼神,一封泛黄的书信,一个存钱罐一双手套,一个老古董……它们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像我们童年写下的座右铭,像我们长大后建立的梦想坐标,像我们的重要事件备忘录,还像在我们一路走得太匆忙时,提醒我们放慢点欣赏风景的美学家朱光潜。
朱光潜老先生写文章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无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于是他把这标语,转赠给国人。
但得说清楚的是,“慢慢走,欣赏啊!”并不是让人平白无故就慢下来,或者放任散漫不干正经事。说实话,让一个人一直住在阿尔卑斯山谷里,慢慢地看极美的风景,他也会痛不欲生。那些天天游荡的人,反而对世间美景熟视无睹,别说欣赏了,早就看得腻烦。
钱钟书在《论快乐》里也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无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因此,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变成快乐的资料,人生虽有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正是日夜繁忙的人,短暂放松兜风一下,格外舒畅甜美。我们所需要做到的,是全心全意专注体会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