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逸麟: 祛魅之锋

(2018-04-01 13:53:46)
标签:

文化

张逸麟

孙频

祛魅之锋

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张逸麟: <wbr>祛魅之锋

                 祛魅之锋


作者:张逸麟  原载:《青年报》2018年4月1日第A1版


张韶涵在综艺《歌手》中的演唱让观众震撼,在乐坛常常有这样的歌手,身形很玲珑,但一开嗓能量十足,每一个音符都直冲耳膜。在文坛,孙频就有些类似,外表秀丽,笔锋锐利,她的小说充满了力量和狠劲。关于这种力量,孙频自有解读,“这是一种充满着罪与罚、善与恶、绝望与救赎、光明与黑暗的精神拷问。”

用力如此之猛,是因为用情如此之深。这样的写作对于孙频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损耗,有时会觉得累个半死,会有身心透支的感觉,有时把自己写得泪流满面。孙频说,“我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必须服从我精神深处的渴望。”

这样的方式,也许与孙频儿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8岁前她一直生活在山西的一个小县城,在记忆中,那里破败而落后,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高楼,只有长达半年的冬天和永远吃不完的大白菜,到处是刚刚下岗的工人,人们在为活着而焦头烂额……她曾看到一位刚刚成年的男孩因为与人打赌掉进了高温废料炉,他的母亲为给儿子植皮,结果伤口不愈而死。孙频比许多同龄的作家更早接触到世间破落、残酷、痛苦的一面,更早领会到时代与个体冲突的一面。

考进大学,孙频几乎用一种逃离的方式告别了故乡,但那些影子挥之不去,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还是这些人,他们存在于她的骨子里,血肉相连,任何时候想起这些人来,都是记忆中最深刻的。而这些元素,渐渐也随着她的笔尖写进了她的小说。

孙频故事中的主角,有为了上学在月夜追债的祖孙两代人,有在月光下全身绑满胶带试图从高压线上越狱的犯人,有为了找到一点点活着的意义把自己逼疯的小镇人。这些故事带给人的阅读体验,可说是触目惊心。作家蒋韵曾评价说:“在孙频的小说中,我读出了那种强烈的冲突感。故事后面,穿透纸背的总是一个不安宁的挣扎的精彩的灵魂……那种痛苦是没有解药的,它植根于一个人对于人性的透彻的了解与深深的失望。”

就像《祛魅》中李林燕劈下的那一斧,就像《同体》中冯一灯点燃那把火。也许有些读者接受不了这种狠劲和决绝,孙频很清楚这一点,“但我不认为作家有讨好和取悦别人的义务,她可以去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孙频的中篇小说集《疼》一下卖出了十五万册,纯文学卖成了畅销书,这意味着也有很多读者愿意去承受这种“疼”。

当下不少作家擅长搭建广阔的小说架构,华丽而不失细致,这是一种加法。而孙频的小说更像是一种减法,减去中产阶级,减去新晋贵妇,减去奢华物质,甚至在小说中的人物也会被减去和剥离一切附着物,让人退回到最基本的生存。但恰恰是因为着力点小,孙频的笔锋就刺得越狠越有力,越能穿透到至深之处。“我认为我自己写作的特点应该是对人性和人心细致入微的体察与精确的描写,有勇气去探索一些关于生存和关于人的真相……作为一个对真相充满探索欲望的人,我总是渴望能触及到更多关于生活的本质。”孙频这样解释。

这便是孙频的祛魅之锋,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直达本质,富有责任感。她深信所有的人、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动物,来到这世上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作家更是一群有使命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