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1,039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  颖: 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2017-09-24 22:29:12)
标签:

文化

唐颖

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唐 <wbr> <wbr>颖: <wbr>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作者:唐    原载:《青年报》2017年9月24日第A5版


http://www.why.com.cn/epaper/webpc/qnb/images/2017-09/24/A05/res03_attpic_brief.jpg 颖: 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TITLE="唐  颖: 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

    

唐  颖肖像   陈婉清绘

 

情爱,或者说情感关系,可以说是我的一系列小说的母题,换言之,是我小说创作中的核心关注。在宏大叙事的潮流里,我早就遗憾地意识到自己的非主流。这些情感关系里的人物,几乎跟随我自身的生命旅程,进入不同的时代,经历变迁带来的震荡。常常,爱输给了现实,却也不那么简单。我的某些人物,甚至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他们所处的两性关系更加暧昧和模糊不清,有时,我觉得这种难以用语词界定的状态比可以确认的“爱情”更真实更幽深,也更值得通过写作探索。

这一次我在《收获》发表的长篇小说《上东城晚宴》(2016年第5期)便表现了一段完整的两性关系。这段关系发生在两个成熟的人之间,直接,没有幻觉,或者说,没有关于爱情的憧憬。他们从性爱开始,并且希望仅仅停留在性爱,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这段关系没有前途。然而,两人相处中关系在发展,你以为可以控制却发现难以控制,想要遏制的感情正悄悄的越过彼此的身体牵丝攀藤互相缠绕……于是,伤害产生了,你并不想伤害对方是吗?可是爱的结局就是伤害。因此也是一段虐心的情感旅程,是以聚焦的方式去描述,从开始到结局,一路发展丝丝入扣写来。在这部小说中,我仍然以女性视角,也就是女主人公的视角去描述这段关系给生命带来的感悟,或者说痛感。文学,不就是给予读者痛感的共鸣?

从进入这段关系初始,里约就在下意识地做逃离的准备。首先作为现代女性,她有足够的智商和常识对这段关系做判断,她也是一位都市的精致自恋者,所有的努力是自我坚守,怕受伤害,预先给自己做防备。里约经历过婚姻,有过离婚挫折,也经历了好友的突然去世,深感人生无常,人生观有悲观的层面,所以她要及时行乐。“上东城晚宴”是个象征,是虚幻的场景,其光芒让你眼睛发花,因此这个背景上的男子也已经自带光芒。以后,里约才会发现,这是一个和她的世界不太可能交集的另一个维度,她冷冷地打量它而不是抱有期待,这是里约的洞察力和自我反省带给她的免疫力。

对于她,纽约这座黄金城,是奇遇的含金量高,是非常爱情的含金量高,里约追求能让她深深沉迷的关系,就像吸毒者在寻求纯度高的毒品,在你非常high的同时,危机也出现了,里约是多么清晰地看到她将面临的体无完肤的下场,即使痛不欲生也必须自己来斩断这关系,她仍然也是个完美主义者,只有自己来结束,才会结束得漂亮,结束得酷,这便是里约的现代性。

由于面对的是一位有着巨大野心奋斗不懈的成功者,里约在这段关系里已经给自己设置了警戒线,她并没有奢望获得所谓的“爱”,不会要求获得所谓“结果”。也可以说,这是现代婚姻之外的男女关系中某种戒律,请不要不识相地索取“长久性”,否则关系便破裂。为了消除对方疑虑,为了表示不示弱,里约隐瞒了自己的离婚现状,她让他看到他们的状态相同,她在婚姻里,她不会索取结果,现代男女关系之无情也在此,拒绝山盟海誓,预先摆明态度才能交往下去。但无论里约给自己打了多少次防疫针,该来的病还是来了,假如把这样一种无法控制,从性爱里发展出来的感情称之为病,里约已病入膏肓。里约缺爱,里约的人生理想不是事业如何成功,而是在爱情上能棋逢对手,能让她燃烧一次,或者说,她指望非同寻常的经历,当然,唯有“爱一场”才算她期待的经历,才能拯救她于庸常人生。当爱产生时,她不自觉地要去探寻是否获得爱的回报,她常常被对方在片刻流露的真情击中要害,她无法克制地要在这段她认为不能认真的关系中去争取真爱,这就是里约或者说书中女性的悲哀,她是在自我警戒中,一步步渐渐沉浸其中无以自拔。当面临全身而退时,必然承受剧烈的痛苦。

而她的对手被她嘲讽地称为于连的男子,其强悍的意志,过往经验颇丰的异性关系,以及他本身已获得的成功人生背景,他成了这段关系的主宰。事实上,他并非玩世不恭,他也不自觉地被里约吸引,但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不容易被感情迷惘,里约的离去对他也是一次打击,或许在他过往可以主宰的情感关系中,唯有这一次是例外,也许他是可以去挽回的,但他没有,他尤其害怕自己被迷失,他必须用意志克服,这意志曾让他获得不一般的成功,他怎么可能因为爱而软弱?

所以里约和于连的不平等,不仅是可见的物化的那一切,还有价值观和人生观带给他们的不平衡,面对情感羁绊,总是意志更强悍,人生目标更清晰的那一位容易摆脱。所以,虽然,里约先离开他,但她是这场情感关系深深的挫败者。

爱情这个语词仿佛附带纯真、一往情深这些品质,这更匹配青涩岁月,年少可以和纯真和一往情深划等号。可是,任何年龄都可能产生爱,只是,当不再年轻时,它出现时的面目也变得不那么清新。所谓成熟,是对爱的瓦解。爱具有非理智和非功利的特质,然而,成熟的标志是理性,是现实中各种利害关系的权衡,便有了自我质疑和挣扎,任何充满挣扎的关系也是最有戏剧张力的关系,让你窥见人性的复杂幽微和沉在最深处的底色,是最有利于小说和戏剧的生长空间。那些看起来成熟却可能充满缺憾的情感关系,更让人唏嘘不已。

里约和于连的情爱关系是反抒情的,在关系过程中,他们并不会对自己承认这便是爱,他们从不对彼此抒情,他们各自努力将这段关系限制在身体爱,只为了有一天可以说走就走抽身而去。可身体难以和心灵分离,它不会让你只享受快感而不付任何代价,当你开始感到心痛,痛苦追上并覆盖了快乐,这时候的的确确,爱输给了现实,这个前景他们不是早就看到了?然而,生命力无法被理性控制,也不是道德可以规范,生命旅途上你难免失控,这正是人性最本真的一刻,也是生命产生奇迹的一刻。在这段关系里,我也看到了终极性的悲哀,我很怀疑人是否真的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假如你的爱无法如愿以偿,你已经输给了命运。

《上东城晚宴》对应了美国作家卡波蒂的《蒂凡尼早餐》,两个女生都去纽约寻梦,虽然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带着不同的文化基因。

卡波蒂的作品给我特殊的感应,他是独一无二的。《蒂凡尼早餐》这部小说出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却有着超越时代的前卫和现代性,在今天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闪烁着经典的光芒。来自美国南方小镇的戈莱特莉到纽约见世面,当然,生存不易。可是,站在曼哈顿五大道蒂凡尼(Tiffany)橱窗前吃早餐,于小镇女孩是美好片刻。从叙述者“我”的角度看到,大都市的物欲并未吞噬戈莱特莉自由不羁的天性,“我要我早上醒来的时候仍然是我自己而且可以在蒂凡尼吃早餐。”自诩为野生动物的女孩,最终离开纽约,去了遥远的无人知晓的地方。

人性多复杂,爱就有多复杂。爱的表达远远不是甜蜜,当爱产生时,往往呈现负面情绪,怀疑嫉妒郁闷诸如此类。特吕弗在他著名的影片《祖和占》(Jules et Jim)表现了爱的理想化和黑暗面的冲突,爱的关系一旦形成,战争也开始了,是相爱双方的战争,是占有和反占有,掌控和反掌控,爱的忠诚和追求自由的不相容,为了得不到的理想态的爱情,宁可一起毁灭,片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载着她的情人占驾车冲进河里,是一个惊心动魄并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画面。

在我的这篇小说里,在原本是相爱的关系里,双方即直接又曲折,直接的是身体,曲折的是情感,刻画了他们彼此的探询质疑无法真正进入他者内心的无奈。你看,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直抒胸臆说出“我爱你”,有时这“爱”说不出口,恰恰表明彼此是认真的,也是犹疑的,或者怕爱落空,或者怕为爱负责,不如当作一场梦,一晌贪欢,却又不甘心让梦消失,而患得患失,这是否也是现代人的爱情困境?因为太聪明太现实,太多的利益考量,而无法义无返顾,无法回归纯真和一尘不染。

我也在故事里展示了命运的力量。小说里男二号高远是里约去纽约的动力,希望他们在一起是天兰临终前的嘱托,曾经高远也是里约心中的男神,里约却是在去找高远的路途上改变了人生方向。她遇到了于连。

“上东城”是个重要符号,它是豪宅,虽然没有盖茨比长岛的豪宅那么绚丽夸张,对于来纽约旅行,租住在皇后区平民住宅的里约是个无法忽视的场景。而高远住在狭小的公寓,因为事业瓶颈将从曼哈顿搬往皇后区的中下阶层区域,里约穿梭在他们之间,是在得意者和失意者之间跨越,她却是在失意者那边取暖,感受日常带给她的真切,同时也愈加看清作为移民在纽约生存的不易,包括得意者那一方获得成功的更加不易,也因此成功的光环在纽约才会如此耀眼。“情爱”遭遇“成功”没有立足之地。她是在这穿越中,愈来愈明白这段关系在纽约的无望。她希望朝高远转身,遗憾的是这位音乐暖男却无法替代另一边的狠角色,所以这现世安稳里是有着很深的缺憾,曾经的活力渐渐沉寂。生活变得结实接底气,但生命火花也消失了。午夜梦回,到底是为自己觉得幸运还是失落?那些放在鞋盒里随手写下诗句的餐巾纸,寄托了里约的心情。

对于这篇小说的结尾,文学评论家认为作者给予里约的结局比较温和,可读者们却觉得扎心。

我没有让里约走上自毁,虽然也已经到了自毁边缘。我不忍给里约太过不堪的结局,事实上,这个人物从头至尾没有完全丧失理智,或者说没有丧失自我,因此她也不会让自己落到太严酷的地步。从人物性格发展来看,里约不是柔弱女子,她不过是遇上比她强悍的对手。我书中的女性人物都不软弱,她们不会让自己输得一败涂地,我赋予她们的现代性,还表现在她们有能力自救。然而,后来过上了平静的日常人生的里约,心里却有难以痊愈的伤痕,这便是几年后当于连突然出现时,她难以自控地流下泪水,虽然在决裂的时候,她并没有在他面前哭泣,如今的泪水是伤感,是痛定思痛,也赋予了这故事一些情怀。在真实的人生,许多女性不都是内心怀着伤痛,对着外部世界微笑?在充满挫败的生命路途上,必须不断打起精神,调整表情,让自己体面地生活下去?

唐 <wbr> <wbr>颖: <wbr>触及灵魂的永远是情感

     关注《好看评论》微信公众号请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