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我与一本阅读读本不期而遇,因为它的内容深入、专业而且视阈广阔、趣味性强,随刊赠送的冷冰川的黑白钢笔画也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冷冰川是谁,但当时,我几乎没怎么思索就买下了它,它就是《读库》。
印象里,《读库》出版得不算太勤,我在书店里碰到,因为喜欢它的视阈与趣味,也就顺手买下,断断续续买过几期……后来琐事多,书店逛得少了,也就基本忘了它。我想,以这样的方式出版,能出一期算一期,反正它的寿命长不了,就像当年《书林》《国际诗坛》《书法丛刊》一类的杂志、丛刊,品位高,却市场小,一旦维持不下去,停了,就留几期作为绝响,也不失为士林、出版界一段佳话吧!
然而,我错了。十年后,我惊讶地发现,《读库》不但活着,而且活得极好,它成为了阅读、出版界的一个奇迹,一面旗帜,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线丰收——但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事情在于,《读库》的“双线丰收”,居然是在出版发行了一系列“小众图书”,如关于特洛伊战争历史和特洛伊古遗迹考古图书《特洛伊的秘密》,“关于超人类主义与技术奇点的小道消息大百科”的未来学读物(内容涉及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突破之类冷僻知识)《卓越未来》以及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插图本)、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图片集》、教育理论著作《为人文教育辩护》等等中实现的!
这奇迹后面一定隐含着令人拍案惊奇的秘密,这不由得不让人对《读库》品牌奇迹的创造者、《读库》读本的策划与创立者张立宪产生浓厚的解读兴趣——张立宪是谁?他的《读库》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张立宪,江湖人称“老六”,网名见招拆招。出版人,作家。居北京。曾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出版过《 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文艺类图书,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如果只是简单地看,他的经历和成就与诸多文艺、出版界人士也差不多。然而,当2006年,这位已人到中年、在文艺界、出版界混迹多年的“老文青”忽然辞职下海,跨界成为了一位独立品牌策划人,一人做了《读库》一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等诸领域,全都凭借一人之力,此外,他开设了读书博客,利用新媒介优势,又率先推出了语音读书、视频读书,他的语音读书专栏“罗辑思维”,视角独特,细节感人……由此吸引了大量的“粉丝”(拥趸), 于是,一个中国出版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线丰收的读书品牌《 读库》奇迹诞生了!
策划、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发行以及财务、公关、销售等等的“劳动模范”就能创造这种奇迹?NO!其实,能做这些工作的“劳动模范”满大街都能找到,我们从来不缺乏出劳动力的“掘金者”,我们缺乏的是发现金子富矿的人!
张立宪无疑就是那个善于发现中国出版界金子富矿并把它挖掘出来的那个人!他是怎样发现这金子富矿的?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一个疑惑。
解开这个疑惑的机会来得非常突然。201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张立宪来到了昆明阳光心霖儿童公社图书馆与昆明的读友们一起共同举办了一场读书分享会,张立宪为昆明读者揭开了他与《读库》成功的秘密。
昆明读者对张立宪、《读库》并不陌生,不信你看,密密匝匝、座无虚席的读者(包括小读者)都赶到了现场。张立宪回答着读友的问题,他用的是摄影大师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这个词: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阅读的“‘决定性瞬间’是用很多书喂出来的”,张立宪如是说。
张立宪关心的问题是读者需要什么?怎样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抹掉多余的库存,按需印刷出版——这是《读库》成功的秘诀之一。2012年7月21日,北京一夜暴雨淹没了大半个城市,《读库》库房里八成库存书被冲走,仅余的两成也几近损毁。对于这样的损失,张立宪明白传统模式下的出版库存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高成本,一旦损失,打击致命,后果惨重。张立宪更加树立了走提供稀缺性读本的道路并及时调整了按需印刷的策略:以“需求”为核心,即印即售,不仅降低了首次付印开支、存储成本及风险,还能更加精确地收获双重效益。
杂志书《读库》(Mook)是“阅读的仓库”,跨界寻觅,深入解读——这是《读库》成功的秘诀之二。就是《孙子兵法》《哈姆雷特》或《天工开物》等书籍,都各有各的读者,《读库》的任务就是精确找到它们的知音读者并提供最优质的阅读文本,无论是开本、装帧、版式还是插图等等,需求两端,各得其所,经济效益也就得以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像《堂吉诃德》(插图本)这样早已发行过的经典名著,一方面在书店打折也滞销,而在另一方面的《读库》系列中却受到高价追捧的道理所在。张立宪的服务理念是一丝不苟和追求完美的,这也是 “读库”迷无限信任其品牌和平台的理由所在。关注热点、不忘冷点、深入报道、挖掘历史,一本本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充满阅读趣味和阅读快感的《读库》系列,就这样撑起了张立宪的事业之路。
思想前卫,融合发展——这是身处大数据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发展方向,也是《读库》成功的第三个秘诀。何谓前卫?就是你思想必须领先于你所处的时代,而且要引领时代前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持前卫也许很困难,你必须终生学习,以保持你思想的敏锐性。面对张立宪,他的姿态略显木讷,他的语言略显缓慢,但他姿态和语言的背后,思想之锐和嗅觉之灵无疑是第一流的:面向未来,他捕捉到的是“超人类主义”的关键字眼以及NBIC(纳米—生物—信息—认知)的路线图,通过克服衰老、认知障碍、意外病痛以及对行星地球的物理依赖,能够发掘人类无限的潜力,这些技术终将为人类带来永生;当人类的科技技术可以控制到分子级别,一切制造都成为一种简易性,物质财富无限充足时,什么才是稀缺的?那样的状态下,我们的经验世界都将消失,世界将不复存在一成不变、可以永恒依恃的事物,人类的社会结构、商业法则都会发生变化,你的“财富”衡量标准已经是你的社交资本:你作为这个种群之中一个合作成员所拥有的声誉时,你将如何面对?张立宪给出了答案——那个时代,人文教育、博雅教育、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等等,才是人所以异于机器的最大特征,基于此,他推出了《为人文教育辩护》一书,销售之外,他想告诉你:所谓人文教育,根本就是让思想自由地驰骋,自由地放牧,即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阅读、分析数据、陈述自己的想法,人文教育是一种快乐,一种智力的探索,一种全人的教育;由于未来是孩子的,张立宪近两年为《读库》系列增添了新家丁——《读小库》由《读库》出品,专属小朋友,它分出年龄段,涵盖儿童成长各阶段,构成通向未来的一条阅读链……重编《共和国教科书》以及《猜盒子》《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绿老鼠大闹大饭店》《时间岛之旅》等系列绘本等等,都是这“儿童经济”中诞生的“宁馨儿”!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丰饶地域,找到它,开发它,这就是时代创业者的使命。我们不能“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阿瑟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游》告诫创业者的话,是一句至理名言。我以为,紧紧把握住时代阅读命脉,以智慧和践行精神行走于属于自己的时代并放眼于未来,张立宪和《读库》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