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绍义: 古代“睡”字无睡意

(2017-06-10 07:56:27)
标签:

读文解字

刘绍义

古代“睡”字无睡意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类: 自由典藏
刘绍义: <wbr>古代“睡”字无睡意

 

古代“睡”字无睡意

 

 

作者:刘绍义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6月9日第7版

 

   古时的“睡”字,不作“睡觉”讲。《说文》释曰:“睡,坐寐。”就是坐着打瞌睡。“目”从上向下才是“垂”,躺着就不是“睡”,是闭是关是合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此处的“睡”就是“坐寐”——打瞌睡。如果理解为秦孝公时时躺下睡大觉,不仅语法上讲不通,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战国策·秦策》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欲睡”的“睡”也是打瞌睡,不然就讲不通。

  “睡”是“坐寐”,那么古代表示“睡觉”的字又是哪些呢?

  《说文》又说:“寐,卧也。”“寝,卧也。”说明“寐”和“寝”才是“睡觉”的意思。《诗·卫风·氓》中“夙兴夜寐”至今仍在使用。《诗·邶风·柏舟》的“耿耿不寐”,《国语·晋语》的“归寝不寐”以及我们现在说的“梦寐以求”等都是这个意思。至于“寝”字,古籍上也是数不胜数。《论语·公冶长》中的“宰予昼寝”,《论语·乡党》中的“食不语,寝不言”,还有《战国策·齐策》里的“暮寝而思之”。

  除此以外,古代指“睡觉”的词还有“眠”“卧”等等。《后汉书·第五伦传》记载:“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论衡·订鬼》说:“暮卧则梦闻。”“眠”字至今还与“睡”字并用,“卧”字也有“卧铺”“卧室”相袭。

  “睡”字从“打盹”转化为“睡觉”,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到了唐朝,“睡觉”已开始普遍使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有诗为证:“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白居易《长恨歌》也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之句。

  “睡觉”“睡眠”等词汇的出现,并没有让“寐”“寝”“眠”“卧”等字消失,如今的很多词语中还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比如我们现在把睡觉的地方称作“寝室”“卧室”,有谁听说把它称作“睡室”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