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雷:月是一首千年的诗

标签:
经典常谈袁恒雷月是一首千年的诗中国艺术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诗经》里的题材可谓是包罗万象,但一开篇即是令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爱情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见,千年前的人们即是对爱情充满了渴求向往,给予爱情给予姑娘无尽的赞美。所谓“花前月下”可谓是男女爱情的另一个代名词,所以,在这样美好盛大的爱情世界里,又怎会少得了月亮的参与呢?《诗经·月出》 :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天上的明月如此皎洁,映照着地上婀娜多姿的姑娘,她漂亮的容貌令人朝思暮想。月见证了无数男女的情情爱爱,月是寄托彼此情思的媒介,是彼此约会的放哨者,流转千年的情思,依旧动人心弦。
从先秦到了三国,最霸气的诗人当属曹公。曹操征乌桓凯旋,来到渤海岸边,面对日月星辰的浩瀚宇宙,帝王范儿一吐为快:“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成就了一番霸业,在诗歌的王国也是顶级的人才,右手持槊,左手端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气,直冲云霄。
若说吟月到登峰造极的诗人们,自是非唐一代莫属,我们可以在《全唐诗》里看到各种月,此时的月可以是诗人本身,可以是诗人的情绪,可以是诗人的亲友,可以是诗人的妻儿化身。从“春江花月夜”的喜气到“江清月近人”的孤愁,从“明月松间照”的禅寂到“松月夜窗虚”的落寞,从“月明松下房栊静”的田园到“沙场烽火侵胡月”的边塞,从“今夜月明人尽望”的秋思到“云边雁断胡天月”的冬寒……月是唐诗不可或缺的伴侣,是唐诗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卓越成就的重要功臣。
有唐一代,除了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外,把月写得最有仙气的自然还是李白。李白喜欢畅游祖国山水,这行程中大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因而陪伴他最多的朋友就是酒与月,所以他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兴致来时,他常常与月亮交谈倾诉,内心的兴奋苦闷向月亮倾诉,诸多的不解向月寻求答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进而在与月的倾心交流中,生发出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亘古不变的哲思。
而把月写得最接地气的自然是“诗圣”杜甫。杜甫的一生除了年轻时过了阵相对安逸的生活外,大部分人生是艰辛的,特别是亲历了“安史之乱”的战祸,让他的诗歌成了“诗史” 。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夜愈加深了,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如此颇有山水田园风的意境,在“江山非故园”后变了味道,月依旧是那轮月,可经历战乱后的家园意境面目全非,诗人想念故乡的亲人了,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想,亲人们也是在想着我吧!杜夫子过完这种漂泊生活后,担任了左拾遗,他是个勤于政事忠于职守的官,“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尽职尽责,一心为国。上夜班不偷懒,通夜无眠地等待早朝。但这种积极工作的快乐生活很短暂,很快他就因触怒皇帝而被罢官了。所以,我们读到的更多是他在羁旅漂泊时候的作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虽佳句迭出,但其间酸苦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
冠绝宋一代的诗人非苏子莫属,他对月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想念亲人的时候,他端着酒杯望着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番感慨后道出千古哲理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心情好的时候,他可以慷慨激昂地纵情高歌: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又如: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要么是怡情山水,要么是自得其乐的小清新。苏子无疑是多产的艺术家,诗文书画冠绝一时,但仕途的坎坷,颠沛流离的生活又长期困扰着他,月有时就不那么清新朗润了:“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
到了明代,出现了另一位类似于苏子的具有全才性质的艺术家,他就是唐寅唐伯虎。这二人都是所在时代的艺术领军者,但却又都仕途不顺,苏轼是一再遭遇贬官,唐寅是科考遭遇舞弊案,但却又都成就了他们艺术上的累累硕果。如果具体说二人的特点,相对来讲,苏轼的词与书法更为突出,因为其词开创了豪放派,俨然是该派的创派祖师与集大成者,书法更是“宋四家”苏黄米蔡的头把交椅,苏门之下,人才辈出,且都大名鼎鼎。唐寅相对来说最杰出的成就是绘画,是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但他的诗作也别具一格,并且时有佳作问世,比如这首《花月吟效连珠体》,通篇每句都有月字,并且意蕴非凡:“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筇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可见唐寅对花与月是极其钟爱的,他还特别钟情于桃花,他自己的书房即称作“桃花庵” ,把自己的房子叫做“桃花坞”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 ( 《把酒对月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 ( 《桃花庵歌》)如此诗情画意的生活,的确是如谪仙一般的才子了。
到了清朝,被后世最喜闻乐道的文人当属纳兰容若。他不仅出身富贵,本身亦容貌俊美,文武全才,深得康熙皇帝喜爱。但如此高富帅并不是大家喜欢他的原因,而是他那些清丽典雅的词作,是他对爱妻的款款深情。而此时的他正是个多情才子,他笔下对爱妻的思念丝毫不输给李商隐和苏轼,并且也是名篇佳句迭出。诸如:“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思念极其绵密,字字句句都是恨,都是离愁,都是刻骨的痛,都是吐露给爱妻的心里话,却无从寄送,唯有自己一人吞下思念的苦酒。所以,又道是:“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遥想这些年耳鬓厮磨你侬我侬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依伴生活,如今成了不能奢望的追忆,每年几次,痛断肝肠。天上人间两相隔,她是天上众多星星的一颗吧,总有一双是她眨动的眼睛,在守望着他。所以,他不忍亡妻看到自己的形影相吊,有星月的时候,他要让她称心,他要过得一样好。
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些瑰丽的诗歌是灿烂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几乎所有的诗人共同写出了一首诗,那就是我们的月——这首流转千年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