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宏君:闲心、真心与平常心

(2017-04-03 14:11:46)
标签:

文化

董宏君

闲心、真心与平常心

人民日报

分类: 自由典藏
董宏君:闲心、真心与平常心

 

 

闲心、真心与平常心

 

 

作者:董宏君     原载:《人民日报》2017年4月3日第8版

  

       阅读大量的散文,几乎是副刊编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文体,散文写作者众多,来稿量也最大。散文的无界,带来了散文的某种繁荣之势——对自我的关注、对内心的关注、对自我与外界之间联系的关注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思考、感悟、困惑、趣味等等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好散文却总是匮乏。

  究其原因,首先是读者的流失。习惯以阐释性思维进行阅读的读者感到了不耐烦。相比于小说或杂文,在散文中体会阅读乐趣的读者不那么多了,在当下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情境里,压力时时相伴,有闲心体会趣味的读者越来越少。而少了知音就少了“市场”。

  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虽说散文写作热度高,体量大,但是有平常心的文字却少了,写作者也缺少生动有趣的闲心。太过宏大的题材选取,刻意寄寓的内涵,太多的雕琢,过度追求字字珠玑,使得做作的散文成了一种风气。朱光潜先生早就说过,散文可分为三等,“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也有作家说,散文应该是读者的邻居。这说的都是散文应有的姿态,一种把自己放低的姿态,一种自然松弛的话语风格。

  再有就是真心与否的问题。散文的价值首要是一个真字。一个写作者观察世界、理解生命、感悟生活的视角,是一个人真性情真思想的流露,写出来的文字倘若不真,再完美的文字也是空心的文章,终会被读者鄙弃。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即心灵的饱满。今天的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高度格式化的时代,外出旅行要追逐各种攻略,购物消费要参考各种清单,本来非常个人化的生活、阅读方式也被各种标签所左右,“丰富”得千人一面,“个性”得人人相似,“鸡汤”得一望便知,也许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共有病症。在重复与转发里寻找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感觉、感官、思考和行动去接通这个世界,去介入真实的生活。失去了真实的切近和独特的感受,失去了质朴与真诚,心灵单薄如纸片,思想空空纸上行,读者自然不会喜欢。

  好散文难觅,终究还是写作者的问题。有人说好散文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写作者“活”出来的,这话很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