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自由:挖掘生活痛点  演绎独到体验

(2017-02-24 22:11:21)
标签:

文化

艾自由

挖掘生活痛点

演绎独到体验

昭通日报

分类: 自由评论
艾自由:挖掘生活痛点 <wbr> <wbr>演绎独到体验


挖掘生活痛点   演绎独到体验

——读艾焱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向日葵》


 ■作者:艾自由     原载:《昭通日报》2017年2月23日第3版
 
   《昭通日报.文化周刊》本期推荐: 艾焱《燃烧的向日葵》

       艾焱简介:1972年生于昭通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从事电视记者、内刊主编和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昭通南星文学社社长兼主编。作品发表于《诗歌月刊》《边疆文学》《滇池》等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中国诗典》。“高黎贡”文学节推荐作家,曾获昭通市政府文学奖。已出版诗歌集《第十个太阳》《悬崖上的春天》,小说集《燃烧的向日葵》。摄影作品参展“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展”和“大理国际影会”。

      《燃烧的向日葵》从不同视角,通过对小人物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批判,反映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百态和人生价值的独到体验。

       众所周知,小说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寻找好源于生活与高于生活的最佳切入点,能挖掘出生活痛点演绎出独到体验的小说就有看头。

      《燃烧的向日葵》取材《圣经》中犹大背叛耶稣的故事本身比较老套,但艾焱却能在这个经典的“生活痛点”中另辟蹊径,写出新意。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巨匠达·芬奇的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是这个经典故事的意大利绘画版,那么《燃烧的向日葵》则可看作是这个经典故事的中国文学版。从绘画来说,达·芬奇不愧是心理描写的圣手,他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坐成一排面向观众,而耶稣基督坐在最中间。通过对耶稣的12个门徒不同嘴脸的形象逼真的描绘,让观众从人物的表情上就可以辨别出犹大就是出卖师父耶稣的人。在《燃烧的向日葵》中,艾焱则在演绎独到体验方面别出心裁,其可贵之处在于使叛徒更复杂更隐蔽,比较深层次地写出了世道的炎凉和人心的险恶。小说中的夫子被处死,阿大被真正的叛徒师兄马德华活活勒死还得背上出卖者的骂名永无申冤报屈的机会。而另一叛徒鲁男是阿大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为了荣华富贵不惜背叛阿大,出卖夫子。那田园中阿大和师父夫子精心培植的一片向日葵,被前去捉拿夫子的士兵一把火燃烧个精光。烧掉的不只是向日葵,更是夫子和阿大的希望、光明一系列美好的愿望,包括夫子对阿大众口铄金的深深误解,包括阿大面对夫子有苦难言的无可辩解。

       从这个意义上讲,《燃烧的向日葵》作为外国经典故事的中国文学再现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构建短篇小说,悬念不能过多,头绪不宜过繁,铺述不宜过详,表达不宜和盘托出。优秀的短篇小说大多凝练集中,以少显多,否则极易写成压缩的中篇。

       纵观《燃烧的向日葵》收录的11篇短篇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出,艾焱用习惯性的“情节结构”来构架短篇小说显得得心应手,可圈可点的《兰缘之隐》《燃烧的向日葵》《贴地飞行的羽毛》《桃木》《束河的故事》等小说均采用此结构,而探索性的“蒙太奇结构”的《找人》、“散文结构”的《春天来临》等由于构架故事难度大些,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求新求变是可贵的品质,各种可能的探索性文本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炼成一家风格的必经之途。在艾焱对短篇小说的苦苦求索甚至不计阵痛中,我们不也看到了小说的春天正在向他慢慢招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