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网络文学给写作带来丰富灵感
标签:
文化邵燕君网络文学给写作带来丰富灵感光明日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
网络文学给写作带来丰富灵感
网络小说是大部分孩子初触文学的载体。有专家称,如今的网络文学,无论是数量还是读者群,都已经可以与传统文学分庭抗礼。网络文学对青少年写作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将网络上的优质内容转化为青少年丰富的创作灵感源泉,是家长、学校、社会都需要了解的。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
记者: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逐渐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方式。与此同时,他们不仅是网络文学的拥趸者,也逐渐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基于这种现象,传统教育模式是否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邵燕君:当下这个时代被称之为新媒体时代,它需要我们在不断接受的同时,不断学习它所带来的一切产物。在这个大环境下再来看待语文教学,除了老师能够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之外,其最根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别。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依旧千篇一律,毫无创意可言,这种情况显然是不符合当下学生思维方式的。这群在新媒体时代土生土长的孩子,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因此让他们用“上个时代”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写作,是不现实的。唐诗宋词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留下的精髓,绝对不能丢弃,但时代的不可逆性让我们不可能在21世纪也用文言文聊天写文章。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新媒体时代下的新语言、新思维是否会促成下一个“白话文运动”呢?这就需要语文教育改革的速度更快一些,与这个时代同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教育改革的大盘子中,语文应该成为“主菜”。
记者:网络文学作品鱼龙混杂,青少年常常照单全收。很多家长、老师视之为影响学习、成绩的洪水猛兽,因而并没有给出恰当的引导,只“堵”不“疏”。您认为在学校、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青少年有甄别、有取舍地进行阅读,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将网络文学的优质内容转化为灵感资源?
而在多如繁星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如何选择,我认为完全不必担心青少年对此的判断力。判断优劣、明断是非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引导,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个人去自学。看得多、读得多,对作品好坏的感知力就自然会加强。现在人们把网络文学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它,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近20年,其中不乏精品。
随着网络文学这股潮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此加入阅读者的行列,这应该感谢网络文学的横空出世。近些年来,中国的网络小说发展极为迅猛,庞大的读者群也让网络文学水平不断提升,这就使得读者与作者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记者:即便现在的网络文学愈发趋于成熟,但与课本上的阅读范本有着很大差别,这对青少年的写作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让学生们距离“高分作文”的标准越来越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