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6,743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学创作都是耍流氓

(2016-11-20 01:27:03)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朱山坡: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学创作都是耍流氓

             发布时间:2016-11-13 22:05:26 | 来源:中国网东盟 | 作者:王祖能
文/中国网 王祖能
 
    笔者与著名青年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朱山坡的认识,是在今年5月底参加“民族文学柳州校园创作基地”校园培训第一站活动期间,由苗族作家、柳州市教育局《龙城教育》主编韦晓明作特别介绍开始的。


广西作家朱山坡《风暴预警期》作品推介会现场
 
    “既然从事写作,我当然想要写出一部内心想写的,跟当下大部分小说不一样的作品。”朱山坡谈起新作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的创作因由如是说。
   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是“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团队“五年完成十部长篇”计划中的第六部作品,也是朱山坡个人继2014年《懦夫传》之后的又一长篇力作。

 

    近日,为了深入了解朱山坡的写作故事及他的新作《风暴预警期》,同时总结出中年传统作家写作的局限性,寻找传统小说在数字化媒体时代的生存空间,探索传统小说家的转型与发展之路,努力推动传统作家与网络平台共建合作关系,笔者特地对其进行一次专访。以下是专访对话实录——
 
“文学有责任去打捞尘封已久却弥足珍贵的东西”
 
    王祖能:朱副主席您好!据我所知,《风暴预警期》在各地新华书店和各大售书网站上卖得很火。一些读者买到了书,为了得到您的签名,寄书广西作协,甚至专程跑到南宁来找您。您写《风暴预警期》的初衷是什么?
    朱山坡:我一直想写记忆中最兴奋的,最有感触的一些事物,比如说台风。我们这里的台风特别多,每次台风来的时候就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时候的台风比现在的台风猛烈得多,那时候有8级、9级,树都被刮断了,庄稼遭受灭顶之灾。那时候我村子大多数是泥砖瓦房,一场台风过后,整个村庄仿佛遭遇了一场浩劫,惨不忍睹。我家的房子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场台风后又要修补房子,一年两三次,搞得疲惫不堪。台风使人兴奋,也让人恐惧。以台风将至未至之际作为小说的背景,使我获得了巨大的想象和虚构空间,一下子激活了我的思维,有一种站在云端俯视大地的感觉。写这个小说,希望它能引起读者对对南方小镇的想象,翻新对上世纪80年代的记忆,对那些即将被遗忘的边缘人物作一次回望。时间的巨轮飞速向前,扬起的滚滚尘埃,淹没一切,抛弃一切,文学有责任去打捞尘封已久却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写作从不选择读者,我只坚持我的文学理想”
 
    王祖能:您对《风暴预警期》的读者定位是什么?
    朱山坡:我写作从不选择读者,我只坚持我的文学理想,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学品质。我不会刻意迎合读者,也无法迎合。众口难调,读者有选择作家和作品的自由。有人说我的小说有先锋精神,那是因为我的作品有锐气,有骨头,有脱离庸俗的追求。有人喜欢温暖的心灵鸡汤,喜欢阳光明媚,喜欢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我的小说底色是昏暗的,我宁愿它是一锅中药,苦中有甘,可以掩卷沉思,可以渗透到内心深处的尚没愈合的伤疤。
 
“童年记忆决定了作家的书写方式”
 
    王祖能:《风暴预警期》是以您的故乡小镇为背景而虚构的,而大多数“70后”小说家的作品题材往往是农村乡镇,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有相应的经历,您觉得他们是否会难以产生共鸣?
    朱山坡:农村是70后作家共同的精神家园。童年记忆决定了作家的书写方式。现在乡土气息逐渐从年轻人身上褪去,他们对农村已经淡忘,常常无法理解那时候的农村生活。但文学的魅力在于,即使你对小说里虚构的世界一无所知,也能被人物的命运所吸引,被作品散发出来的气息陶醉。《风暴预警期》是以我家乡的小镇作为背景。蛋镇,是一个虚构的地理。鸡蛋很容易破碎,轻轻一下就破碎了,就像蛋壳。蛋镇是有隐喻的。我甚至故意把一些我们很熟悉的生活、人物、场景进行陌生化,似曾相识,却又似是而非。这也是文学的魅力。
 
“台风唤醒了记忆,掀开了鲜为人知或被轻易遗忘了的事物”
 
    王祖能:您说过“既然从事写作,我当然想要写出一部内心想写的,跟当下大部分小说不一样的作品。”那么《风暴预警期》比较其他小说的不同点和亮点在哪里呢?
    朱山坡:这部小说跟其他很多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写台风,围绕着台风将至和南方小镇的特殊环境来展开,台风成为小说的“核”。实际上它最大的亮点是“情怀”:对悲剧人生的体贴,对孤独、绝望和死亡的抚慰,对台风也没法掩盖的内心深处的哀鸣的真诚聆听。风暴将至,一切皆有可能。台风唤醒了记忆,掀开了鲜为人知或被轻易遗忘了的事物。小说充满了隐喻,细心的读者会触摸到时代和人生之痛。

 
 
“想象力是作家最可靠的武器”
 
    王祖能: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一直在力求突破和创新,那您认为目前您写作的局限的是什么?又该如何突破?
    朱山坡:当下的文学作品,很多是题材类同,情节高度近似,人物形象千篇一律。这不是作家有意互相模仿,而是生活本身就大同小异,经历、经验都平淡无奇。而无论什么题材、样式,前辈作家都已经反复实践过,一座座山峰耸立在那里,让人望而却步。如果不推陈出新,不努力突破,只会是重复别人。但要独树一帜,提高辨识度,十分困难。我觉得自己是勇于探索的人,一直努力写出新意。现在我的创作局限在生活经历的欠缺,这得靠想象力来弥补。想象力是作家最可靠的武器。我是高度依赖想象力的作家。如果哪一天我的想象力枯竭了,我的写作生涯也就结束了。
 
“如果你的文字无法做到优美,至少应该懂得节制”
 
    王祖能:《风暴预警期》的形式是以短篇形式写长篇,那您对小说的篇幅发展有什么看法呢?对于现在流行的微小说、浅阅读趋势您怎么看?
    朱山坡:用短篇小说的手法写长篇,是一种策略和追求。我对语言比较挑剔,最不能容忍无节制,哆哆嗦嗦废话连篇。有人告诉我,长篇小说有长篇小说的语言。意思是说,长篇小说是可以容忍废话和拖沓的。但我发现,很多优秀的长篇小说语言很精炼,很节制。简约文字是一种美德。如果你的文字无法做到优美,至少应该懂得节制。如果我的叙述出现无必要的哆嗦,无理由的拖沓,那肯定是因为我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意味着我放弃了尽量简约的原则。

 
“今天大多数网络文学是文字垃圾,但有那么多读者,不是文学的问题,是读者的问题”
 
    王祖能:您认为和网络小说相比,《风暴预警期》是否有市场竞争力?数字化媒体时代,您觉得传统小说的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压?
    朱山坡:当出版社责任编辑通知我说,我的《风暴预警期》通过终审了,准备签订出版合同。我善意地提醒编辑,我的书也许没有市场,销量很少,出版社会亏本。编辑坚定地说,我社有一个原则,好作品即使没有市场,也要出版。这深得我心。因为我也有一个原则,我认定的好题材好构思,即使写出来没人喝彩,我也要写。这种倔,换个说法叫做坚守。
    《风暴预期期》不会跟网络小说比市场竞争力。黄金的销量永远比不过白菜。我接受现在是数字化时代的说法。我也欢呼时代进步,就像习惯竹简书写的人同样喜迎纸时代的到来。但有人以为,网络文学出现了,威胁到传统作家的生存,传统文学会消失。我说,这是狗屎逻辑。我不是诋毁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也有杰作。文学未来的归宿也在网络。但今天大多数网络文学是胡编乱造,哗众取宠,很多是技术粗糙、内容浅薄混乱的文字垃圾。但网络文学有那么多读者,不是文学的问题,是读者的问题。对深刻的漠视,肤浅阅读的流行,是今天物欲横流、教育引导、社会风气造成的。当然,老百姓需要轻松阅读,需要肤浅阅读,这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坏事,至少他们还有阅读。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阅读群、读书会出现,他们追求高雅的、有思想的阅读,对经典的渴望,对启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是文学的希望。文学是精神,不能用物质领域的价值标准评判精神领域。当然,反之亦然。但庸俗的成功学总是以赚钱多少、获奖多少、改编影视剧等等作为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功。真是莫名其妙。经常有人问,你一年稿费多少?得过什么奖?有小说改编电视剧没?我说,没有,什么都没有。稿费刚够周末一家人的加菜钱,刚够我平时购买书籍。我很少跟圈子外的人谈论文学,也不强调自己是作家。因为一切解释都是徒劳的。文学不是以钱来衡量的。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学创作都是耍流氓。
 
“传统作家并没有跟网络作家竞争的欲望”
 
    王祖能:传统作家如何与网络写手竞争?传统作家的发展方向应该在哪里?该如何转型?
    朱山坡:传统作家并没有跟网络作家竞争的欲望。不是不屑,而是因为方向不同,追求不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当然,我们会山水相逢。每一个作家都是一条河流,最终归于大海。有坚定理想的作家不会为迎合而写作。
 
“利用新媒体的威力使自己的成果和想法更为人所知”
 
    王祖能:您对今后新作品的推广方式有何打算?仍依赖发布会形式还是会考虑与网站合作,新媒体推广?
    朱山坡:我们传统作家不是笨蛋,更不是顽固不化分子。我们当然知道新媒体、新的传播方式的威力,比如微信、网站、手机,它们的传播优势是巨大的,我们越来越喜欢它们,都正在利用它们,使得自己的成果和想法更为人所知。
 
相关资料:
    朱山坡,本名龙琨,1973年8月出生,广西北流市人。早年主要写诗,2005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精神,病了》《懦夫传》《风暴预警期》等,出版有小说集《灵魂课》《中国银行》《喂饱两匹马》《把世界分成两半》等,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上海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有小说被译介俄、美、英、日、越等国。为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八桂学者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创作岗团队成员。现供职于广西文联。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