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艾自由
原载:《昭通日报》2016年10月12日第4版
|
最能体现昭通作家季风底层人物安详认命写作风格的,是对末镇正在消失或者变更行业从业人物悲喜传奇人生的出彩书写。这个末镇人物短篇小说系列以川南方言、滇北生活为底色,是季风底层叙事、温暖书写风格的一次集中检阅。
这个末镇人物短篇小说系列,我以前读过发表在《四川文学》《边疆文学》《辽河》等文学刊物的《股八》《胡髭伯》《二度梅》《剃刀李》《游补锅》《赖疙宝》六篇,每篇均为几千字:《股八》中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老古板股八,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从羞羞答答收取润笔费到摆笔墨摊子,到捐八千块钱修“末镇股八福利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末镇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胡髭伯》中通过末镇第一个大学生、胡髭伯的儿子回乡探亲观念的嬗变,胡髭伯代表末镇人某种图腾的山羊胡子不再金贵,大学生儿子和自主创业的小咪咪才是当代末镇的真正影子,于是剪掉山羊胡子的胡髭伯发现“减去十岁”的奥秘关键在观念的嬗变。《二度梅》中的梅艳芳凭借和末镇党委书记的梅开二度,把个余香饭店开得财源滚滚,财色交易搞得末镇最丰姿绰约的二度梅蓦然回首,忽然觉得和身形伟岸的驾驶员前夫的离婚有些草率,从而对“男人有权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进行了形象鞭挞。《剃刀李》中代表传统剃头技艺传承人的剃刀李和代表新潮发艺设计的小咪咪,一个摆在《末县文史资料》“人物春秋”,一个摆在《末县年鉴》“创业之星”,让人颇有回味之感,构思相当精妙,预示新陈代谢不可逆转。《游补锅》中将补锅作为一门手艺写得风生水起,煞是好看,只不过随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前进,这种好看更多只能作为一种古董、一种把戏来观赏,小说让我们身同感受的更多的是游补锅心的悲凉。《赖疙宝》中的“穷得新鲜、饿得富贵”的赖吾伦从不偷不抢、乞讨求生到沦为强奸幼女,锒铛入狱,据说是受高人指点求碗饭吃的指点迷津,更是让人一读三叹。
而本期《昭通日报·群山》推出的《易太医》只有五千字,主人公是深信“乱世用重典,治病下猛药”的易太医,虽然有独生女儿得伤寒下猛药硬生生地死在自己怀里导致家破人亡的深深隐痛,可他有医治毒疮和接骨斗榫“两招鲜”,靠坚强的心下猛药医治好了不少人的病,特别是一些大病重病。其一手创办的由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位省主席亲笔题写的“益仁堂”改成合作诊所再重新恢复成“益仁堂”,的确可为新世纪后的未县增加一个很具卖点的旅游景点。可已宠辱不惊的易太医对这些历史变迁需要更名甚至物归原主不太上心,他上心和不变的是一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医者仁心。而省里一所卫生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小苏医生,是个不学无术的深信“医不死人”的小美女,与老太医相映成趣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引发我们对医术医德医风的诸多思考。
也许,末镇的这七大“活宝”,或传奇、或古董、或风流,最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将末镇的前世今生演绎得风起云涌。这个短篇小说系列由于以温暖为底色,以宽容来贯穿,似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岁月就像一个净化器,能将很多当时不能谅解的东西稀释后谅解。只要心中充满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季风末镇系列短篇小说的独特,还表现在形式可分可合的探索上。我认为合成一个中篇更显丰厚,取名《末镇传奇》《末镇风流》《末镇活宝》《末镇古董》都不错。读这个系列短篇小说,不由让我想起茅盾文学奖史上争议最大的小说——浙江著名作家麦家长篇小说《暗算》的独特形式。正如麦家在《形式也是内容——再版跋》一文中所言:“《暗算》是一种‘档案柜’或‘抽屉柜’的结构,即分开看,每一部分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可以单独成立,合在一起又是一个整体”。末镇系列短篇小说的创作,彰显从事过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多种文本写作后主攻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季风的与众不同,不管这种探索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末镇系列小说与《暗算》形式的殊途同归不是偶然的,至少表明了不同地域作家英雄所见略同的对文本形式的可贵探索。
|

关注《艾自由的好看评论》微信公众号请点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艾自由简介]
至今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杂文月刊》《文学评论》《艺术百家》《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雨花.中国作家研究》《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评论200余篇,多篇入选《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自觉与当代文艺发展趋势》《2014年度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云南青年批评家文萃》等文论选本,与人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文学昭通》。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第九届云南省中青年作家培训班学员。现任昭通市文联副主席、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