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派三叔亲自导,这次“盗墓”能成吗?
(2016-08-08 02:43:10)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再过两天,由南派三叔亲自操刀的超级大IP《盗墓笔记》电影版就要上映了。
这个IP有多热呢?
大概比全国的持续高温还要热
看看穿得这么暖的剧照冷静下 ▼
港真,三叔最近也是rio劳模,《盗墓》电影上线、老九门番外各种开拍、听说还准备折腾一个“美剧版”的《老九门》。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
三叔你到底是有多缺钱?!
带着《走近科学》的精神,
我们与三叔面基了。
坑还填吗?咋填啊?
你要做导演还是演员?
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都问到了。
对,此次专访就是如此关心群众!
把2016年称为“南派三叔年”一点儿也不为过。
除了两日后上映的电影,讲述《盗墓笔记》前传故事的电视剧《老九门》也持续引发着话题性效应,同时,由三叔原著《怒江之战》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热播……电影、电视剧、网剧,甚至话剧舞台,自己的作品遍地开花,三叔并不觉得意外。
精明如三叔,早在《盗墓笔记》火之前,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处理好了版权问题:“很多人可能就会懒,或者觉得版权不重要,觉得不处理也没事儿,就搁置在那儿,等到IP火了才开始处理版权问题。但我喜欢提前准备。”
于是,当别人还忙于处理自己作品引发的版权纠纷时,南派三叔已经可以从容不迫地迈进自己的后IP时代,并还忙里抽闲,做起了别人的“IP架构师”。
本名徐磊的南派三叔,可能是过去十年最让全中国读者牵肠挂肚的作家。2015年,他终于动笔,以微博连载的方式,填了《盗墓笔记》十年的坑。
网友们沸腾了,甚至有狂热的“稻米”疯狂涌向故事的结束地长白山,引得当地旅游局不堪重负,直到南派三叔自己在微博上呼吁大家理智不要前往长白山,由“十年之约”引发的旅游热潮才渐渐褪去。
2014年初,三叔创立了南派泛娱有限公司,仅在这个夏天,南派泛娱所做的事就包括一部电影《盗墓笔记》、一部电视剧《老九门》、一个《老九门》同名游戏,以及一部话剧《藏海花》。
对于电影成品,三叔表示有“极度的信心”,还透露自己看片过程中感动得“差点哭出来”,“我们想的是只要把观众骗进电影院就行了,因为只要他看到第一幕,一定会被征服”。
—·— 这是画风突变的分割线 —·—
◆
要么超越我,要么听我的
A=南派三叔
电影《盗墓笔记》算是你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电影制作,自己笔下的情节呈现在大银幕上是什么感觉?
A:之前网剧《盗墓笔记》我没参与制作,这次算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到现场去,在现场呆了很久,也亲自写了很多剧本。第一次看到笔下的文字呈现在大银幕上蛮激动的,但是后来慢慢就熟悉了。我不是成瘾型体质,我对任何事情的激动往往就一次。
未来有自己当导演的计划吗?
A:当导演好累呀!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喜欢生活的人(笑),做导演可能就没有多少自己的生活了。好多导演都跟我讲,做导演,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一晃眼就是十年,一晃眼又是十年,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有机会做导演的话,我当然愿意做一次。我现在没有极强的动力去做这个事情。
没有这个欲望?
A:对。
不做导演,那以后会往演员方面发展吗?去年的《暗黑者》里你的客串反响很好,这次在《老九门》里你也有客串。
A:不会,绝不会当演员。我不喜欢演一个别人写的角色,或者说是去扮演一个其他角色。我这个人个性还是非常强的,我怎么演都是我,你看从《暗黑者》到《老九门》,虽然衣服换了,但是一看这个人就是我,本色出演,没办法扮演其他人。
你的作品被改编成了各种形式,话剧、网剧、电视剧、电影,你觉得什么样的改编是你能够接受的?
A:要么超越我,要么就听我的。
目前这些作品是哪一种?
A:《老九门》是听我的。电影其实也算是听我的,构架还是《盗墓笔记》的构架,但是导演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说服我的。如果导演能说服我,我从理性上认为这个事情是必须要这样的,那我就会这么做,不会犹豫。所以这部戏里导演教了我一些东西——很多事不是想当然的,你没有办法要求这么大的团队,这么多人陪你玩你自己的小九九。
◆
坑一定会填的,只是时间问题
去年你在微博上连载,填了《盗墓笔记》十年的坑。但是也有人说你填坑以后反而挖了更多的坑,比如说青铜门背后到底是什么。这些坑你是要慢慢再填,还是要永远留给读者悬念?
A:其实我一直慢慢在填,包括各个短篇等等,都在填。青铜门的那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在,并不是十年之后出来的一个新坑。其实十年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陈皮阿四的情况等等,很多坑都已经填好了。我会慢慢填坑,但是我不能出个说明书嘛。
怎么填坑你心里已经想好了?
A:这个问题要看怎么回答。如果是电影的话需要环环相扣,但是像文字作品 的话,前面埋好坑之后,如果你写出了比前面更厉害的一个情节,你的主要矛盾就会集中到这个情节上去,而前面那个故事可能就没有空间填了。你不能写着写着,突然转过来写前面的坑,这个是做不到的。所以前面的坑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外传、番外的形式来填。
那青铜门后面到底是什么你心里有概念吗?
A:这个非常明确,是有概念的。但是这个概念是不是 OK,是不是我就可以说出来,我是不敢说的,我肯定要继续想下去。因为青铜门这个悬念形成之后有无数的概念,不停地在更新,自我否定、自我肯定,有很多版本。
去年你更新的时候,第一次发完就秒删了,是因为情节有改变吗?
A:哈哈,这个真不记得了,好像是因为操作的原因。我这个人活得特别随性。你们不要阴谋论,我有可能只是手滑了(笑)。很可能只是改了一个错别字, 因为我有强迫症。
你看别人的作品吗?
A:我会看,我会觉得,大家都写得很厉害啊,但是论起写人物的话,可能很长时间没有人能超越我了。
◆
让文学的力量达到影视
你觉得影视作品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文学?
A:载体不同,状态不一样。小说跟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载体。小说靠什么东西打动你?靠偷窃你内心的元素。读《盗墓笔记》很多时候是读自己,你看《盗墓笔记》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自己的东西,这是两种不同文化载体带给你的状态。这两个载体中间就是电影、电视剧这些形式。电影就是我想使用小说的元素、音乐的元素,达成一个具象化的东西,让场景变得更具体。所以我不认为电影是比小说更高级的,相反我认为音乐和小说都是极高的表现形式,它能表现出具象化形式无法表现的任何状态,它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电影这些具象化的东西反而是受制的。
电影和电视剧在具象化的同时可能也需要割舍小说中的很多东西,这个你在做电影和电视剧的过程中遇到了吗?
A:肯定会遇到。为什么会出现电影、 电视剧这样的载体,就是因为小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看的,现在大家都很忙,时间都很宝贵, 我省去你脑内自己建模的时间,就告诉你大致就是这样,你不用想了,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但是电影和小说并不能互相替代或者去说谁高谁低。
◆
赚钱这事儿,难道不应该吗?
现在每天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还每天写作吗?
A:早上运动,下午工作,晚上写书。现在还是每天都写。“盗墓笔记”的公众号一直在更新。
你最开始写《盗墓笔记》的时候只是单纯的写作,现在你有很多身份,有自己的公司,也参与影视制作。你觉得写作的心态有变化吗?
A:如果说变化,那就是我现在心态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完全是受制于“我要写一部好作品”出来的那种执念,现在我不太有执念了,内心非常的放松。我知道写东西很多时候是为了自己而写,我也知道我不太需要去证明自己能写出好作品来了,我终于能够承认自己是能够写出好作品的了。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吗?很多人认为你非常有商业头脑。
A:好多人可能会有误会,认为我先是一个作家,后来才经商的。其实不是,我一直在经商,因为兴趣爱好才写了书。它是一种说法问题。所以就变得很奇怪,如果我是一个商人,我现在开始写作,我就是一个很有文化追求的商人;如果我是一个作家,我去做商人,我就是一个铜臭味极重的作家。其实两者都不是。我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好了就有价值。
商人和作家这两个身份你更喜欢哪一个?
A:我觉得这两个都不算是适合我的身份。这两个身份都没有给我太多的快乐。我觉得单纯是一个写东西的人,或者单纯是一个的网民,我觉得会快乐很多。比如说在网上随便写东西不用负责任,被人骂就换个网名跑掉,这样很适合我。任何把我固定下来的身份都让我很受不了。
如果有一天不再写作了,你会去做什么呢?
A:养老吧。我想做的事情还蛮多的,其实我的人生到现在已经很精彩了。过去十年我都应接不暇,感觉像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一样精彩。所以我没有太多让自己感觉很遗憾的事情、特别想干的事情。相对比较没有那么贪心,自己比较贪婪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了。
现在介意别人叫您“徐磊”吗?还是更希望大家喊你“南派三叔”?
A:叫“徐磊”很奇怪,我也不希望自己的真实身份暴露在很多人面前。叫“三叔”的话,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但是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有特别骄傲的感觉,想“啊,别人叫我三叔了”。有的时候会比较想摆脱掉“三叔”这个名字,但是它粘性太重,粘得很牢,不可能人为地去把它甩掉。
现实生活中,“徐磊”和“三叔”的分工是怎么样的?
A:我现在已经没有私人生活了。(那会觉得遗憾吗?)也不会,因为私人生活也不好玩啊。不过现在三叔这个身份也不太好玩了,或者说是有点疲掉了,变成跟“徐磊”一样的状态了。“徐磊”和“三叔”变成一个互相分开的、都很疲倦的一个状态了。
那你会再有一个新身份吗?
A:我也不是间谍(笑),想也做不到啊。
以上摘自《南派三叔的后IP时代》
完整文章和更多精彩大片详见
2016年8月4日上市的《北京青年》周刊
文/ 康荦(实习记者潘瑾瑜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 韩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