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爸终于精神失常了》:完美家庭的迷失与复合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无意中接触到英国作家马克·哈登的作品,虽未系统读过他所有出版的小说,但从《老爸终于精神失常了》一书而言,他的那种超强的叙述能力把我抓住了。
英国作家的细致与不露声色,总是在人物个性和戏剧化冲突中进行铺排,你可以从中捕捉到很多细节,以及他们极力设计的情节推进的点。他们身上留有哥特式的阴郁、英国式贫嘴的风趣,亦或是古典式的优雅,从整体综合的风格特征来检验马克·哈登,我对他的感觉似乎更偏向于通俗小说这一范畴。
先不论他之前创作的那些儿童作品,诸如那本抢尽排行榜风头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充其量算是儿童题材作品,可是他的文笔诡异、灵动,竟至于在销量上超过《哈利·波特》——这个结果肯定让你大吃一惊,怀着疑惑去读他的书,结果会发现,果然有两手,至少叙事利落、想象丰盈,让人不觉得有任何吃力之处。
单从《老爸》一书而言,故事只集中在一家人身上,老爸乔治,老妈简,姐姐凯蒂,弟弟杰米。主要人物就四个,当然次要人物有姐姐的再婚对象雷和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雅各布、杰米的情人托米等等。这其中的主线是退休老爸乔治,他因为臀部一块湿疹而疑虑重重,竟至于认为自己得了绝症,怀疑医生误诊,一度精神上出现恍惚、产生幻觉。与此同时,这一家人每个人都拥有了戏剧性的故事,简在婚姻上出轨,瞒着丈夫与他老同事戴维有了性的接触,却被乔治误打误撞看了个正着;凯蒂与雷在决定结婚前遇到了小麻烦,两人一度以为会取消婚礼;杰米则与他的同性恋人托米突然分手,继而又后悔难当……
实际上英国关于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实在很多,沾着点黑色幽默,又是对人生无情的讽刺,那种生活中透露出的无聊、孤独信息,以及希冀从人与人感情的触碰中获得救赎的温馨感,又是它不可或缺的。马克·哈登在这本书的创作中,一定顾及了戏剧性创作的某些原理,使它们矛盾集中爆发,又在一个恰当的场合适时收束。这也是我对他稍嫌不满之处,单从本书的结构而言,它没有太多惊喜之处,只是从几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讲述他们各自的情感生活,他们可能是最亲的亲人,可是却无法向彼此坦露心扉。婚姻,成为了他们对生活表示不满、疑惑、不安、忍耐、让步的最根本的原因。当他们最终在一场婚礼中碰头时,所有的情绪都得到了爆发、倾诉或者画下句点,这正是故事叙述的最高点,所有伏笔、隐抑、铺设,都是为了在这儿集中解决。从戏剧理论而言,应该是解决戏剧矛盾、冲突结束的部分。
但是作者对生活场景、人物心理的把握,以及细节铺陈的能力实在很强,叙述上利落干脆,层次递进快速。尤其每个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起伏,都十分到位。有时候我会不满足他滔滔不绝的叙事风格,没有太多铺陈,因此缺乏很多可以铺展的情节描写,后来感觉到,这正是他的风格所在,平淡、白描化,恰而形成了冷峻、灵巧、不露声色的叙事外体,而突出的正是人物心理内化及情节上的快速递进。
老爸乔治的精神失常,看似是一件夸张的事件,从一块湿疹联想到自己的死亡,从而在厌世和对妻子不贞的怨恨情绪中提前使自己靠近死亡——这显然不是科学常理下可以想象的事。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的确值得一提,衣食无忧,退休后的生活变得麻木,这或许是很多老年人正在面临的问题,他们看起来怪异、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实际上内心深处渴望与家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就像本书中的乔治,在自己营造的死亡阴影中出现幻觉,它在书中呈现多彩斑斓,可是对于生活与真实而言,这是残酷的事情。
所幸,作者通过一家人各自的命运与感情纠葛,实际上体现了英国社会当今各个年龄层正在遭遇的困惑。他们或许是婚姻上遭受出轨的可怜虫、或许是老化迟钝无能者、或许是社会边缘人物、或许是身体有残疾者、或许是不谙世事的小屁孩,但他们有权在精神上得到同等的尊重和谅解。所以此书最要紧的是,没有让你感到绝望,而是让人物经历了各自内心痛苦的挣扎以后,才发觉最爱的,还是身边人,只是他们需要更好的方式去理解和认同对方,并相互认可、相互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哈登时不时充斥其间的想象,使故事扩大了信息量,也使原本略显枯燥的题材充满了趣味。
作者:
原作名:
isbn:
页数:
译者:
定价:
出版社:
装帧:
出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