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成生:人才高地

(2016-05-22 11:50:19)
标签:

文化

时评

李成生

人才高地

云南日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李成生:人才高地

 

人才高地

    作者:李成生    原载:《云南日报》2016年5月22日第8版


       人才是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地方千方百计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地方文学艺术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的地方纷纷打造“文化艺术园区”,建筑“一流”的文艺场馆,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在大江南北比比皆是。毋庸置疑,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培养出的“一流”人才仍寥若星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人才高地不是金碧辉煌的殿堂。

      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史,文艺繁荣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是否先进,绝非搭几个戏台就能把一流的人才培养出来。分析中华文化史,我们会发现,凡是文艺繁荣的历史时期,都有共同的特点:那个时代拥有清明的政治,先进的制度,公平的法律,公正的官府,宽松的文化政策,崇尚道德的社会,诚信友善的人际关系,而道德和法制是关键因素。恳切地说,人才高地就是社会制度的雅量,有雅量的社会制度,必有一流的艺术人才诞生。

      唐朝是一个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之所以出现这种难以超越的文艺盛世,就是从太宗以来实行的“五湖四海”文艺政策。太宗一改隋朝“一枝独秀”的文艺理念,首先从音乐上打破“黄钟者,以象人君之德”的落后陈腐理论,提出多元、兼收并蓄、各种文化取长补短的文艺发展观,打开国门,接纳天下各种先进文化,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人才有了宽广的成长空间和表现舞台,让各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造就了贞观年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文化盛景,其规模之大、水平之高、艺术之美、创造之新,都达到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它最大的特点是:搭建一个巨大的舞台,让全世界的艺术在这里展露表演,优胜劣汰,五彩斑斓。世界级的舞台,包容世界的胸怀,当然就拥有了世界级的水平。

      我们知道,培养人才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本土人才,二是引进外地人才。第一种方式我们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并要有可观的投入才能办到,有时候,即使做了这些工作,我们不一定培养出为我所用的高端人才,这是因为,人才不是庄稼和树木,随手可种。大才犹如珠宝,不是打开每一块原石都有翡翠。结果人才培养计划至多长出几棵松树,却无珍贵的楠木、红豆杉之类极品。历史证明,高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没有天赋,花再多的钱也无用,李白、杜甫、白居易一类的人才,难道是唐朝政府出钱培养出来的?所以,一个宽广的平台才是人才成长的真正高地,这就产生了第二种人才培养模式:让所有的真正有才的人都有表演的机会和场所,这些参与表演的人不论国籍、出生、头衔,只要他们不反人类,能写出“三吏”“三别”《蜀道难》《长恨歌》之类的作品,他们就是高才。人才高地建立在精神世界的深处,绝非建几个楼堂馆所可以成就。

      门派和偏见影响了文艺队伍的纯洁,这源于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百姓用税收养活这些“专业人员”,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却花很大的精力去争夺一个主席、副主席、理事之类的“职务”,绞尽脑汁,甚至造谣诽谤,却忘了只有好作品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当了主席,身价倍增,字画和作品自然能卖出好价钱,而真正有才的人,恐怕只能等到死后的下个世纪才有出头之日:当残渣余孽被历史涤尽,宝石才会显露出来,这是历史的经验。唐朝没有作家协会,却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现在有作家协会了,专业作家领着薪水写作,却很难写出超越时代的伟大作品。功利思想左右了“作家”的人生意义,以至他们连最基本的诗词格律都弄不懂,就自称“著名诗人”,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呢?我们真的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文艺体制,国家出钱养着一个庞大的“艺术队伍”,但由于过于宠爱,这个队伍中的一些人已经迷失方向,沦为时代的落伍者,却还沾沾自喜,不失时机地标榜自己是“艺术家”,令人汗颜。艺术一旦被功名利禄腐蚀,断难产生惊世之作,这也是文化高地难以建成的原因之一。

      不是说本土人才的培养不重要。每一块土地,了解他的人还是热爱这块土地的人。问题是:站在原地看风景,高山、河流甚至云层都会阻隔宽广的视线,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却还站在一潭水、一片森林前自恋,其结果不言自愈:抬头所见,碗口大的一片天空,怎么去与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接轨呢?伟大的民族,绝对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是包容并蓄、雅量巨大的民族,否则也不可能成就这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姿势一涨再涨,必有辉煌诞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都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拥有人才就拥有未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为挖到别国的人才而煞费苦心,奇招迭出。美国大学中有37%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并非美国公民,在美开办的工程及科技公司中,有25%以上的创办人来自美国境外,投身科学及工程行业的人口中,外来移民占67%;在高科技中心硅谷,由外国移民参与创办的公司占全部高科技公司的52.4%。以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是发达国家人才战略的特征之一。美国为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具有美国需要的一技之长都可优先入籍。还有如《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计划每年从国外吸引19.5万名技术人员。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日本政府为综合培养各类人才,先后制定了“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等一系列宏观规划,大力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韩国在全国设立“科学英才教育中心”,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存后备力量。加拿大重视硕士与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实施了每年增加5%硕士与博士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各发达国家都不惜财力开发、引进高层次人力资源。美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为世界之最,每年的培训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高薪和股票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两大法宝,公司给予优秀人才的报酬非常丰厚,与普通员工的工资待遇可相差几十倍。法国为了挽留住人才,持续改善博士研究生的条件,并增加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的数量,提高研究生奖学金的额度。新加坡人力部规定,在本地申请就业准许证的外国人,其月工资不得低于2500新元(1美元约合1.82新元)。日本更是不惜重金招揽人才,必要时甚至通过购买、吞并外国企业或公司等手段将其人才据为己有。发展国际性人才市场,培育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挖掘他国人才的有效手段。各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以减少人才流动限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美国形成了政界、商界、学术界三位一体的人才互动机制,人才可以在政界、商界、学术界间自由流动。为了让人才与用人单位接触更方便,德国人才管理部门建立了完善的人才信息系统,尤其是高级人才信息系统……而我们的情况是:人才管理的行政化色彩非常浓厚,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往往被选拔到领导岗位,“学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导致了人才的浪费;人才评价制度存在短期化、功利化问题。例如,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大多数还是以论文数量为标准,很多科研人员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发表论文上,而不管这些论文有没有实际价值。

      于艺术人才培养而言,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美国政府不养作家:完全市场化的作家,即能够完全靠写作谋生的作家是极少数,而且只能是畅销书作家。严肃作家和畅销书作家有很大的区别。绝大多数美国作家都有除了文学创作之外的正式职业。文学创作完全是自发的个人行为。严肃文学作家靠市场是难以养活自己的。桂冠诗人库塞就是在保险公司工作到退休,但是,他一直坚持业余诗歌创作,在每天清晨起床写诗,写到七点再去上班。诗歌基金会的主席约翰·巴此前供职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曾经是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的总裁。库塞和约翰·巴都明确表示,年轻时就知道靠写诗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有一份工作。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得到了一种启发是:他们写诗完全不是物质和名利上的考虑,而是一种天然的爱好,和自觉的坚持。

      无论如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艺术生存问题,当然,也是人才高地在哪里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