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琐碎”的驻村日记
■作者: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通讯员褚欣欣
原载:《昭通日报》2016年4月20日第2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与贫困群众交朋友,把贫困群众当家人,只要是贫困群众受益的事情,哪怕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这是昭通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作为派驻威信县庙沟镇马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艾自由在自己驻村日记里写到的,他时刻谨记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长要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
到威信采访遇到艾自由,原来他被单位派驻到威信县庙沟镇马河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看到他电脑文档里仔仔细细纪录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我深感佩服。农村工作无小事,贫困群众如何精准扶贫,日记里桩桩件件详细纪录了扶贫工作的不易和驻村干部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奔忙:
2月19日
阴
今天,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昭通市农业学校和庙沟镇政府、马河村委会承办的庙沟镇脱贫攻坚土鸡养殖技能培训班开班,庙沟镇和马河村两个培训点同时开班,前来学习的群众达160人。
“我原以为养鸡就是搭个篷,每天撒点饲料,没想到还有那么大的学问,今天真是来得值了。”来自马河村刘家坳村民小组的群众杨永书说。为办好这次培训,昭通市农业学校派出了4名理论功底深厚、长期从事养殖业专业研究的教师来到庙沟,在2个班次上分别从土鸡养殖效益、养殖技术、鸡场管理、鸡病预防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就土鸡养殖的封闭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和规模化等问题,为参学群众作了深入浅出的的讲授。此次培训班为期2天,在初步培训后,将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部分鸡苗,相关教师和技术人员进一步开展120余场次的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并为通过初级家禽饲养职业技能力考核的群众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这次培训旨在帮助群众多掌握一门农村实用技术,拓宽创业致富路子,培养和选就一大批乡土人才,极大地鼓舞了庙沟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3月3日
晴
今天,我们马河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庙沟镇党委班子一行,到对秋村民小组,踩点规划马河村对秋村民小组途经宗家拗村、环房村民小组到庙沟村九寨村民小组的3公里断头公路,努力争取“整村推进”项目。公路修好后可受益周边200余户近1000人。我们工作队还对秋村民小组孟、余两家为三棵树的林权纠纷进行了到户调解。
3月16日
阴
在3月14日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到刘家拗了解公路进展后,我们到了最偏远的杨学林、杨学书、杨学云三家的院坝里,召开群众会,就新修1.2公里占地统一意见,对21户涉及8亩土地赔偿金进行磋商。商定按每亩6000元进行补偿,所需4.8万元由三杨平摊,当场签字兑现了占用土地补偿金,切实保证了刘家拗7.5公里公路的有序推进,让最偏远的群众受益。
艾自由日记里记录的一桩桩、一件件扶贫小事,可看出扶贫工作队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所做工作不胜枚举。在困难群众最盼上下工夫,在最急上赶速度,从政策资金、产业项目和致富本领上为困难群众‘授渔’,使他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艾自由告诉记者,扶贫工作只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庆幸在庙沟,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的作风为村庄的发展添点力量。
关注《艾自由的好看评论》微信公众号请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艾自由简介]
至今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杂文月刊》《文学评论》《艺术百家》《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雨花.中国作家研究》《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评论200余篇,多篇入选《新形势下文艺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自觉与当代文艺发展趋势》《2014年度中青年文艺评论文选》等文论选本,与人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文学昭通》。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现供职于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