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原载:《昭通日报》2016年4月12日第3版
春天,总是给人以美好的期待。
在这个生机勃发、孕育着希望的季节里,来自昭阳区各个行业的80多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聚首一堂,共赴一场关于文学的约会。
4月9日早上,夜间的一场春雨,给昭通城的空气平添了几分清新。在舒爽宜人的气氛中,昭阳区文学创作培训活动拉开帷幕。本来只安排50人出席的活动,一下子就来了八九十人。会场内气氛热烈、激情爆棚。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依然有这么多人还痴迷文学,而且还来了那么多“新面孔”,这让视文学如生命的作家夏天敏倍感欣慰。上午9点,他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创作历程,饱含深情地作了题为“阅读、生活、发现”的文学讲座,与大家一起分享心得。讲座中,夏天敏详细解读了昭通作家的文学情怀,阐述了阅读和发现对一个作家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剖析了昭通本土作家和外地作家不同的写作趋向,重点提出了苦难赋予昭通作家的精神滋养。夏天敏还以他的获奖作品《好大一对羊》为例,讲述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他说:“不管什么题材,只要写得好都是有价值的,脱离现实的作品毫无意义。只有在生活中思考、痛苦、欢乐,把心交给生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下午,市文联副主席沈洋、昭阳区作协主席刘平勇分别作了影视文学创作和散文写作的讲座。沈洋介绍了《包裹》和《我和三甲有个约会》等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和大家分享了他参加北京、济南等地举办影视培训的最新资讯,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刘平勇则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解了散文写作的技巧。他和大家分享的“好的文字就像剥洋葱,每剥一层都会让人泪流满面”、“直逼心灵的文字才是美好的东西”、“语言就像打铁一样,每一锤都要砸到实处”等观点,引发了台下强烈的共鸣。
“只要饱含深情地观察世界,不断阅读,不断思考,把最触动心灵的东西表达出来,就能够写出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作品。”温润心灵的文学讲座,让参会人员获益匪浅,也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开了一扇扇崭新的窗户。
10日上午,文学培训活动进入自由提问和专家解惑的互动环节。夏天敏、沈洋、刘平勇、彭静、夏文成等专家就文学爱好者们提出的“小说的结构把握、散文的细节描写和诗歌的意象处理”等话题给予一一解答;周远清、刘建忠、赵清俊、杨恩智、朱镛等报纸杂志编辑还回答了文学爱好者们关心的投稿、用稿问题。精彩的交流和对话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下午,在昭通城南10公里的簸箕湾村,文学爱好者们深入龙氏家祠进行采风,感受抗日爱国将领、被誉为“云南王”龙云传奇而辉煌的一生。微风轻拂着古老的厅廊,认真聆听区文联主席彭静充满激情的讲解,大家吮吸逝去韶华,领受风雨洗礼,心绪的节奏,仿佛又回到了风起云涌的年代。
谈到两天的培训,昭阳区作协主席刘平勇感慨良多,他说,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旨在鼓励作家亲近自然、深入生活,多创作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文学精品。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也纷纷表示,活动让他们开阔了创作思维,积累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激情,今后一定要笔耕不辍,努力写出更多以歌颂家乡新气象、歌颂人们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好作品。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昭阳区的作家、作者们坚守文学阵地,勤奋笔耕,共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安徽文学》《四川文学》《边疆文学》《散文》《散文选刊》《滇池》等刊物发表中篇小说2部,短篇小说4部,散文6篇。刘平勇还出版了《天堂邂逅》和《香味》两部中篇小说集。
龙氏家祠的大院里,怒放的牡丹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正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参加活动的作家们在观察、也在思考,创作的情愫已经于他们心中悄然萌动……
春天,播种下希望;春天,文学在启航!春天,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