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杨海蒂)

(2016-03-10 19:55:39)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在“首届中国当代文学高峰论坛” 暨 第三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颁奖典礼 上 关于“自然与文学”论题 的发言

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现代社会,尘世喧嚣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与大自然相拥,享受山野、河流、星辰、海洋等等,让生命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相呼应,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生命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历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写文章,大多是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欧美,几十年前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也就是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美国作家梭罗被奉为“自然文学的先驱”。梭罗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崇尚自然,宣称“大自然就是我的新娘”,鄙弃物欲主义,向往精神崇高。梭罗撰写了四本描述和赞颂自然界的著作,《瓦尔登湖》成为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风靡全球,至今畅销,被自然文学写作者奉为圭皋。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一般而言,任何人都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对于我们普通中国人来说,爱国,首先爱的是山水中国,其次是文化中国、美学中国……

山水游记散文写作,一般有三个层次:描写、感情、哲理,以《岳阳楼记》最为典型、典范。现在,影视的方兴未艾,摄影的空前发达,网络的如火如荼……都导致文学空间被大为挤压;时代的变迁,题材的限制,环境的恶化……都是我们自然文学写作的瓶颈。而今,要写出既优美又有深度的山水散文,可谓难上加难。面对如此困境,我们游记散文作者,必须力求探索新的出路,力图更多、更大、更强的创新和突破。

诗歌创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许更多更为复杂。中国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诗歌增加了新的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的相生相融,标志着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趣味的产生。当今中国的诗歌创作,简直可以用“不景气”“不争气”来形容,而山水诗歌的创作,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边缘。诗歌创作者同样必须力求探索新出路,或许更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诗歌题材,多数取自于大自然,故而往往显得空灵、超逸。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为什么古人往往比今人更有气节?为什么古代文人大多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因为他们心有山水,因为他们纵情山水;在他们心目中,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生命更快乐,也更有意义和价值。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当一个人踏上土地的时候,他的灵魂就与宇宙相连。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梁启超说,“夫国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保持土地的健康,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他说,“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人不仅要远离社会,还需远离书房,方可进入孤独的境界。”梭罗更是声称,“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荒野也寄托着人类的情感,因为心灵格外需要野生自然的滋润。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就产生了园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园林的起源,来自中国乐园文化的两大终极思想:蓬莱和桃花源,兼具神仙理想和平民梦想。园林是人类精神家园之一。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这个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但自然文学写作者并不以人为主要描述对象,也不以书写战争、爱情、死亡这些传统文学的永恒主题为使命,而是专注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写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对人类心灵的启迪,对人类未来的启示;即使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中,也是为了表述他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我们的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咱们在座的游记征文获奖作者看来,大家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你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你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你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伟大作品的产生,有赖于人与山水的结合,整天混迹于繁闹的都市,终究一事无成。”《人民文学》与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联袂举办的“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给广大自然文学创作者提供了良机,连年来,确实已经产生了不少美文佳作,有的作品被选入高考题,有的作品被选入选本选刊……但与《瓦尔登湖》这样的不朽经典比起来,尚不能望其项背,即便与入了课本、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状景散文名篇相比,差距也还很大。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我们手中这本第三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获奖作品专刊,就是热爱和感恩自然的集中体现,就是对“自然与文学“论题的最好诠释。

谢谢大家!    [转载]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wbr> <wbr>杨海蒂)

 (杨海蒂,作家,《人民文学》副编审;责任编辑:馨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