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文坛精英盘点 70后小说家王凤英专辑

(2016-03-05 23:56:33)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http://dzb.gzmzb.com/upload/2016-02-26/image/20160225184725_0154.jpg70后小说家王凤英专辑" />

 

王凤英:写作是灵魂的归宿地

作家档案:
    王凤英,笔名又央,中国作协会员。出版三卷本长篇小说《雄虓图》、长篇报告文学《玛尼石的脉动》、短篇小说集《夜菊花》等,获得全军中篇小说一等奖等军内外多个文学奖。现任《武警指挥学院学报》主任,主编,编审。

 

 

    近年来,我常会因文学评论结识许多新朋友,但也常遇到新旧朋友照面时的尴尬而不知如何回应,他们互相会有一个短暂的讶异,之后一起转向我问:你小说不是写得好好的啊,干嘛搞评论?你诗歌不是还不错啊,干嘛搞评论?你散文,你报告文学……干嘛搞评论?这种情况在几年前我会有几分得意,多好啊,这几个门类,我都耍得了,还各有几篇留下印象的文字,谁还能?谁怎么可能能?现在想来还真是傻得天真,孰不知,这样四处刨地,即使良田千顷,又岂能一片金黄?不只一个朋友好几次隆重地告诫我:“你得放弃几个,你必须得放弃几个,不然,你无法如愿。”好几回,在面临几个不同文学门类约稿时,我的确焦头烂额,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如何选择谁走谁留。朋友显然是好意,不外乎想看到我不再全副武装奔袭后集中发力,然后轻易到达一个理想目标。这或许是一个捷径,而且当下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我是知道的,我也清高不到出离红尘俗念,面对俗世的价值难说不会无动于衷。我不是嵇康,也不是林和靖,《风入松》没法是油汪汪的生活的全部。所以,我无权放弃谁,刻意带着谁上路。写作,是我灵魂的归宿地,而不是非要取得尘世的顶级辉煌不可,文字一旦蒙上功利之尘,就不是我的初心了。一切随意罢了,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我以为。
    写作是一件庄重的大事,如果在一无所知的年龄写下了一些羞于重读的青涩文字也算是写作的话,应该说开始得还不算太迟,上学、高考、毕业、入伍以及人生应该有的程序和关节点,除了死亡,我已一一见识并常通款曲。当然,生命最后那道程序也不用着急和争取,总是会来的。这样说来,说写作是和灵魂有关的事情毫不为过,因为这两样对我一直眷顾有加,我在安妥灵魂每一个悲喜交加的瞬间,一直不肯让步地坚持着属于自己不见得很时尚的文学理想和颇感有趣的文学审美,并以此写下长愈百万字小说这样的庞然大物来,也少不了应命码放过不太走心的新闻文字,目光甚至在从第一次“救场”后就滑向关注他人作品的理性架构下,并慢慢寻找到了那么一点儿可能发生的乐趣。现在看来,这些数量不算很多,但肯定不算太少。可我一直知道,内心的热情没有完全能够因而理想地自由释放完整,总有一种东西堵在身心的某一位置,在稍纵即逝的灵性捕捉和体悟中未能即时留住,这显然是非常遗憾和令人沮丧的,我不能因为各种说出和不知如何说出口的理由,对此视而不见,或刻意淡化。这种东西就是诗歌,就是小说,就是散文,就是……甚至音乐,她们都以花容月貌的样子顷刻不离。
    在我五雷轰顶地发现诗歌是一个王者使用的语言时,是写长篇小说《雄虓图》中期。因为年少起笔,想象力没有问题,但仅有想象力远远不够,那样一部历史框架中的波澜壮阔史诗,离开厚重显然不行。所谓厚重,除了年龄弱势带来有限的知识、思想、认识等,还有结构的有意识掌控,我非天才,离开以上这些无论如何没办法完成。所以,拖拖拉拉搭进去了近二十年时光。时间如此之长,我常常不知所措,因朋友出招,让我试试写诗减减压、提提神,顺便发表一点儿东西和外界打打招呼、报报名。那样做实在非常不容易,诗歌并不是仅仅把字弄少截成行就称之为诗,需要的东西更多,最起码有诗性。诗性是使一首诗像诗的色面。大概是因为之前经历过疑心的闪念,在发现诗歌因为它的诗性,能够通过某种具有非凡意义的选择,唤醒了物来有应的细节,唤醒了蛰伏在内心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而这一切都精准地扎向心之七寸,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灵魂的在场存在。因为这些,我无法再离开诗了。我以为诗歌这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可使诗歌精神生命轻而易举地得到张扬和延伸。这样说显然还不够准确,思想深邃、见解睿智是一方面,观察力的敏锐和不凡想象力是另一方面,我以为,后者更为重要,它既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以准确的情形再现出来,更可以在模仿自然之上能够创造出自己内在意识的幻象。
    而我在发现音乐和文学其他门类时的情况都差不多,包括文学评论,这实际上意味着虽然读古典名著的童子功助力我构建故事,而真正让语言的印迹有了我个人鲜明特征与审美的,是诗歌的助力,帮到我写作时需要关照的角落与深深浅浅的情感分层,使我慢慢深入到他们隐秘的核心和灵魂。而实现深入的通道显然唯有语言,情感当然是必须移入的,没有这种移入,任何准确和精到都会苍白和隔膜。凭着诗的直感选择词汇以表达心中已存在或尚未明晰的强烈指认,是一件艰难但肯定是了不起的事情。
    时至今日,我喜爱文字的生命况味,那些有温度有性格有故事的文字是用灵魂组装成灵魂的面目,而不计是什么场域下的即兴演出,只要有灵魂在,就是有了归宿地。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打上个人的印记,尽其所能摒弃所有抒情的陈词老调,使之完全着墨于实质性的事物上,大气、硬朗、灵动和去性别的。但自己往往又痴迷于有不时为来自奇迹与启示所带来的意外妙得而照耀,为发现恰切语词能够匹配一点那些更深的、无可名状的感觉,而不仅仅玩弄技巧。显然,要理想地达到彼岸,我需要很多努力。

古典意蕴、性别自觉与军旅经验

——论军旅作家王凤英的小说创作

作者:郑润良 版面:第B4版 制作:龙鲲浩 时间:2016-02-26

 


    作家张爱玲有一句话传播甚广,“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的确,作家的成名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如张爱玲,少年得意,才思泉涌;有的如曹雪芹,毕其功于一役,一部经典美名扬。在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信奉“出名要趁早”的时代弄潮儿也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文学逐渐边缘化的今天,各种媒体、刊物不甘寂寞,拿出时不我待的精神炒作文学热潮,“70后作家”尚且立足未稳,“80后”、“90后”已经扑面而来。此外,“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美女作家”、“胸口写作”种种标签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欲夺人眼球。但真正沉静下来,检讨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创作,真正的精品、大作却不多,一个显然的现实是,往往那些口号喊得最凶的,背后的创作实绩基本是虚无。越是喧嚣热闹的时代,越是需要能够精心创作的作家。青海军旅作家王凤英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发表作品,但她远离时代热潮、潜心创作,苦心经营,以二十多年的心力、精力凝成一部一百二十多万字古白话文风格的长篇巨作《雄虓图》,震惊青海文坛,被誉为“青海文坛奇女子”。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温亚军对作者直言,“《雄虓图》应该是一部有份量的作品。反正,我是把握不了这么大题材,写不出这么干净的文字的。”评论家马光星也高度评价这部作品,“在青海这块贫瘠而古老荒漠的西部,在橄榄色闪亮的古朴大地,《雄虓图》显然已无言地站立成自己的海拔高度。”这部作品在网上的部分章节连载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追随,甚至认为当时央视热播的《贞观长歌》不及《雄虓图》。但总体而言,《雄虓图》独特的美学追求,尤其是它对《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叙事传统的传承与革新,还没有真正被人们深刻认识。

    《雄虓图》引领读者进入唐高宗执政最后十三年这一特定历史时空,塑造了兼具雄图大略与剑胆琴心的九公主唐玉凤这一理想的女性形象,表现她与一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姐妹突破传统偏见,屡立战功,站立朝班,指点江山的过程。她的事业理想在其有生之年显然已部分得到实现,“对内便可以整纲纪定国策,百姓无饥绥,贞观流风遗迹无复衰败;对外近交远伐,铲除边患,叫他们不敢偷窥我朝。”同时,小说还深入细腻地表现了唐玉凤与杨邵共同谱写的爱情悲歌。如果说,唐玉凤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政治才能,逐渐获得武则天的欣赏与认同,突破了封建政统、道统,以女子身份位列九贤王之尊,在事业上取得了较大成功,那么,她的婚姻生活则因为无力对抗封建家庭内部宗法制度的严酷更多呈现为一出悲剧。在她中毒大病之后,身体羸弱的唐玉凤几经曲折与心上人杨邵走到了一起,却因为不能生育、执礼不恭等原因受到杨太夫人等人的排斥,杨邵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屈从母命续娶小妾。唐玉凤忍辱含悲出走,最终命丧白马寺。小说以唐玉凤的事业、爱情生活为线索勾勒了一副集初唐社会政治、思想、军事、科举、文学和民俗等全方位的雄虓长轴画卷。
    在结构上,《雄虓图》与《红楼梦》一样都是一百二十回,区别只在于《雄虓图》没有标出回目。《雄虓图》开头也是以李思玉无意中在山中院落见到一副《雄虓图》,而后由图上所记人物回溯前朝往事。《雄虓图》后半部分也讲叙事重心放在杨家,表现压抑环境中唐玉凤身边诸多女性的美好以及杨家不同角色的不同面貌。与《红楼梦》不同的是,贾宝玉、林黛玉深情相恋,但终究不能走到一起;唐玉凤、杨邵走到了一起,却因宗法压力婚姻不幸,如同一出《红楼梦》的“围城”版。
    在语言上,《红楼梦》中除诗词歌赋用古文外,行文语言和人物语言主要以北京话为主,吸收了广大北方地区的方言,包括个别的满族词汇与江南语言。《雄虓图》中同样有古色古香的诗词歌赋,如提示全篇人物命运的诗“凤凰仙去凌霄宫,天地惊愁风入松。除此以外,全书主要以中原方言为主,糅合古代书面语及古白话,文字洗练简净,并有意使用“智短汉”、“吃虚”、“部曲”等唐人日常用语,时代特色鲜明。同时,《红楼梦》在叙述方式上注重多条叙事线索的穿插交织,造成繁花织锦的效果,在《雄虓图》中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唐玉凤的朝堂运筹与政治压力、她与杨邵的爱情悲歌、张妙凤与王梅坡的若即若离、唐玉凤身边姐妹的命运起伏都在作品中交织缠绵,穿插表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得小说更贴近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叙事作品宣扬男性英雄的历史不同,《雄虓图》宣扬的是女性英雄的历史。唐玉凤们在沙场建功立业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花木兰式“代父”从军,而是以女性之名,光明正大地要求凭借战绩站列朝班。作者以大胆的历史想象颠覆了男性中心意识支配下的历史书写,展示了一副轰轰烈烈的女性为主体的虎腾南山、虓荡乾坤的历史新图。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塑造理想女性形象、女性神话时,能够尽力使这一神话接地气,有坚实的现实主义基础。作者之所以选取唐高宗时代作为背景,也是参照武则天掌权的历史事实,借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空展现女性的风采。

    近年来一批实力派青年军旅小说家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以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审视当代军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们中的佼佼者如温亚军、卢一萍、裴指海、王凯、王甜、王棵、曹晶、刘广雄、李亚等人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王凤英也以其对当代军营的严肃思考加入了这一行列,并为军旅题材中短篇小说的复兴贡献了自己独特的美学品格。
    王凤英的小说敢于直面当下军营中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黛色参天》中的关系兵问题,《深树》中军校年轻优秀干部因排资论辈创造力被压抑的问题,《朝日葵花》中军人因体制编制调整去向不定的彷徨与苦闷,《梨花满地》中军校教员为蝇头小利趋炎附势、勾心斗角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剖视与深刻表现,体现了作者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时,王凤英还在军旅经验中融入了古典意蕴与性别自觉,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王凤英中短篇小说作品的古典韵味首先从小说题目就可以感受到。《黛色参天》《风入松》《那塘水》《朝日葵花》《梨花满地》,这些作品的题目,或引自古诗,或用古曲,或化用古诗词意象,可谓古意盎然。王凤英善用端庄沉静的古典意象反衬当下的浮躁与迷失。
中篇小说《黛色参天》曾获全军中篇小说一等奖,小说题目引自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欧阳图地方大学中文系毕业入伍,第二年平调偏僻落后的九中队当副中队长。九中队因中队领导刘继马等人纵容关系兵“胖头陀”张大忠,导致士气低落、风气不正。欧阳图一身正气,能文能武,凭借自身出色的军政综合素养,经过几回合较量,镇住了胖头陀,赢得了士兵的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们可以猜想,正是这种古典文化情结涵养了欧阳图身上“黛色参天”的古典气质。欧阳图身上的这种古典气质与刘继马明哲保身、毫无原则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对人物形象的对比让我们联想起王蒙先生发表于五十年代的名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朝气蓬勃的林震与老于世故的刘世吾的对比。
    欧阳图女友凌云也是一位充满古典气质的女性。和《雄虓图》一样,在王凤英的中短篇小说中,往往都设置了带有古典气质的理想女性形象。小说以梨花意象结构全篇,梨花既喻指小说中的副主任,“优雅的女人,心一定是善良的,善良的女人像暖在手里的热水袋,柔软,诗意,就像那天上午看着她突然从炫着梨花满地的门里走出来一样,好女人真的是一首诗,隽永,婉约”,也喻指刘柳和娟子两人的情感状态,“这条大围裙是娟子专门为他选的,她喜欢上面印的图案,画着开了满树的梨花,花瓣蔌蔌摇落了一地,美得目眩,美得灵魂出窍。可惜这份美刘柳只在她的雀跃下试穿了一回,他就像陀螺一样忙。梨花满地渐枯萎,朗月疏桐空呻吟,刘柳的手机收到娟子的这条短信正在陪主任打牌,脸上像小丑一样贴着不少条子,主任正开怀大笑。”作者善于化用古诗词中的意象点染人物、烘托氛围,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小说中两位梨花一样隽永、优雅的女性反衬出刘柳等人的趋炎附势及其在道德上的迷失。
    从王凤英所塑造的当代女性形象身上,我们也能感觉到《红楼梦》的潜在影响,兰心蕙质的凌云、副主任、娟子等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成是林黛玉、妙玉的当代传人。正如作者所言,“我知道社会到了什么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所免不了的利欲、物欲,以及无处不在的诱惑和对传统儒家观念的反叛,但是,我也知道,反叛到最后,最终反叛不了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负责和对灵魂深处的过滤、内省,进而对社会道德的负责和维护。林、妙二人的傲心傲骨、不去随波逐流的品格,是这个社会最值得推崇的。” 。
    王凤英一直认为一个人思想有多深邃,文字做得就会有多厚实。我们相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在她未来的创作历程中,凭借她厚积薄发的文学创作势头、独特的小说美学品格,她一定会为我们展示更多当代军营波澜壮阔的现实与精神图景。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学中国微信号:wenxuezhongguo】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