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羽: 让文艺批评多点锋芒

标签:
文化文羽让文艺批评多点锋芒文艺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让文艺批评多点锋芒
有锋芒的批评需要氛围。由于传统等原因,批评氛围建设现在问题多多,但如果一味为尊者讳,忌批评朋友熟人,以求得你好我好大家好,批评的锋芒必然无从谈起。人们对批评的心理承受力差,还很难接受点名批评,无意识地把批评当成了大批判,而且,批评的接受者往往不要说批评,表扬得不够都不满意,这是自省精神缺乏的表现。如果大家都不以实际行动营造敢批评、敢接受批评的氛围,批评之风断难形成。
氛围之外还有个主体自觉问题。批评家是干什么的?这是个更要害的问题,批评家对自己使命不能有明确的认知,只是安心做一个混同于专业读者的普通人,肯定不行。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低声细气、小心谨慎地商量是可以的,但到底写得好还是不好,好在哪儿,差在哪儿,要敢于指出,敢于在对话中提出尖锐批评,彰显批评家的勇气,这是批评家的本分。
批评从业者的勇气同样来自艺术的敏感。对于哪些是艺术的进步,哪些因素阻滞了艺术的探索性和革新性,批评家要有足够的纠偏勇气,无论是受众还是时代,精神诉求、消费趋向从来都是多样的。批评的任务是既能指出时代文化上的共同趋向,更能挖掘文化追求上的缺失,以使当今时代人们的内在心智生活更趋于完善。
增强思想的锐气、理论的锋芒,需要批评家在面对社会复杂深刻的转型时站稳自己的脚跟。在商业社会、市场话语之中,批评所应具备的美学意识和人文情怀,很容易受到强大“资本”力量的削减,越是价值坚守与审美认知面临选择,越是经过矛盾、阵痛,越有可能真正增加把握住时代脉动的自觉,从而有效地介入文艺现实,服务于文化和时代精神建构。
提倡有锋芒的批评也有助于避免雷达先生所说的批评的过剩与不足。现在文艺批评中的不及物、大而无当很多,还有太多的批评不对路,过多的重复、自转和空转。无论是针对具体的人,还是针对现象,批评要有些锋芒,以引起争议、争论、争辩,以带有问题意识的批评去深化探讨,如果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没有人出来辩论,就要看看批评是不是出了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