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建清: 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2015-12-21 14:39:56)
标签:

教育

孙建清

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中国艺术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孙建清: <wbr>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wbr> <wbr>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作者:孙建清  来源:《中国艺术报》20151221日第2

  

    【事件】一位语文教师称语文课本“落伍”,不能激发学生兴趣

  【观点】语文教材不是时尚杂志,它关乎人的培养,不能仅凭喜好轻易改动

  

     一位语文教师近日在报上撰文称,经过问卷调查,学生最喜爱读的是三种读物,生活励志类如《读者》 《意林》 ;故事想象类如《故事会》 《少年文艺》 ;青春鉴赏类如《少男少女》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而这些读物中的文章都没有入选语文课本,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之一,这位教师呼吁,语文教材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兴趣。

  这个说法似乎具有一定说服力,但是要说现行的语文教材落伍了,还是让人怀疑这个语文教师到底懂不懂语文、懂多少语文。因为这位教师所谓的“落伍” ,一个最大的理由是:“除了古文就是近现代作品,当代作家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学生普遍推崇的韩寒、郭敬明等同辈青年作家了。 ”笔者不禁要问,学生喜欢韩寒、郭敬明,他们的作品就一定要入选课本吗?学生喜欢读《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那么其中的文章就应该成为教材范本吗?如果以喜欢为理由,那么,男孩子喜欢读金庸小说,女孩子喜欢读琼瑶小说,这些作品都可以入选语文课本了。如此一想,这不是胡闹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学习也是一种历史的学习,这就决定了语文选本一定要关注从古至今优秀作家的作品,这并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涉及文化传承的问题。所以,为青少年选择教材文本,思想内涵和文化含量应该放在首位。很多学生不喜欢读古文,认为古文不好懂,是否因为学生没兴趣,我们就摒弃语文中的古文学习呢?显然不可以。我们提倡青少年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不反对他们读韩寒、郭敬明等畅销作家写的“轻读物” ,但学生喜欢读什么与入不入选语文课本没有必然联系。

  一部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年代久远,不经常更换,到底是不是落伍?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那些入选的古代和近现代作家作品历久弥新、意蕴悠长,一代又一代人读着这些作品成长,它们不仅为我们的鉴赏写作提供了示范,也为我们为人处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这是传统,所以才不能轻易丢弃。语文教材不是时尚杂志,一部教材的改动往往牵动国家有关部门和无数专家学者费心费力,因为教育是一种指引,它关乎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民族的未来,这不是单凭喜好可以左右的。

  本文开头所呈现的问卷调查结果,我相信是真实的,学生喜欢读和自己身边生活相关度高的、轻松有趣的读物,这很正常。但是,真正的好作品要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要入选语文教材,更要经得起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的考量与推敲。当然,必须承认,语文教材的容量极为有限,它无法容纳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也不是判定一个作品好还是不好的唯一标准。我倒是建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要固守一本教材,可以多选择有益读物作为延伸阅读,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青少年眼界宽阔了,喜好自然广泛,不会只拘泥于韩寒、郭敬明、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好的文章好在哪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