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清: 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标签:
教育孙建清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不如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中国艺术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担心语文教材不受欢迎
作者:孙建清
【观点】语文教材不是时尚杂志,它关乎人的培养,不能仅凭喜好轻易改动
这个说法似乎具有一定说服力,但是要说现行的语文教材落伍了,还是让人怀疑这个语文教师到底懂不懂语文、懂多少语文。因为这位教师所谓的“落伍” ,一个最大的理由是:“除了古文就是近现代作品,当代作家几乎没有,更不要说学生普遍推崇的韩寒、郭敬明等同辈青年作家了。 ”笔者不禁要问,学生喜欢韩寒、郭敬明,他们的作品就一定要入选课本吗?学生喜欢读《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那么其中的文章就应该成为教材范本吗?如果以喜欢为理由,那么,男孩子喜欢读金庸小说,女孩子喜欢读琼瑶小说,这些作品都可以入选语文课本了。如此一想,这不是胡闹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的学习也是一种历史的学习,这就决定了语文选本一定要关注从古至今优秀作家的作品,这并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涉及文化传承的问题。所以,为青少年选择教材文本,思想内涵和文化含量应该放在首位。很多学生不喜欢读古文,认为古文不好懂,是否因为学生没兴趣,我们就摒弃语文中的古文学习呢?显然不可以。我们提倡青少年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不反对他们读韩寒、郭敬明等畅销作家写的“轻读物” ,但学生喜欢读什么与入不入选语文课本没有必然联系。
一部语文课本中的选文年代久远,不经常更换,到底是不是落伍?笔者以为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那些入选的古代和近现代作家作品历久弥新、意蕴悠长,一代又一代人读着这些作品成长,它们不仅为我们的鉴赏写作提供了示范,也为我们为人处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因为这是传统,所以才不能轻易丢弃。语文教材不是时尚杂志,一部教材的改动往往牵动国家有关部门和无数专家学者费心费力,因为教育是一种指引,它关乎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民族的未来,这不是单凭喜好可以左右的。
本文开头所呈现的问卷调查结果,我相信是真实的,学生喜欢读和自己身边生活相关度高的、轻松有趣的读物,这很正常。但是,真正的好作品要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要入选语文教材,更要经得起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的考量与推敲。当然,必须承认,语文教材的容量极为有限,它无法容纳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也不是判定一个作品好还是不好的唯一标准。我倒是建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要固守一本教材,可以多选择有益读物作为延伸阅读,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青少年眼界宽阔了,喜好自然广泛,不会只拘泥于韩寒、郭敬明、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好的文章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