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建军: 别林斯基的意义

(2015-12-20 23:05:47)
标签:

文化

李建军

所见略异

别林斯基的意义

羊城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李建军: <wbr>别林斯基的意义


别林斯基的意义


 
□作者:李建军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12月20日第A8版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images/2015-12/20/A08/res32_attpic_brief.jpg别林斯基的意义" TITLE="李建军: 别林斯基的意义" />

  

  别林斯基生于1811年5月30日,死于1848年5月26日。在致鲍特金的信中,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将死在杂志岗位上,吩咐在棺材里,在头旁放一本《祖国纪事》。我是文学家,我带着病痛的、同时是愉快而骄傲的信念这样说。俄国文学是我的生命和我的血。”

  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七年,但别林斯基却完成了许多人活到老年也未必能完成的工作。他留下十三卷俄文版《别林斯基全集》,而由满涛和辛未艾先生翻译的中文版《别林斯基选集》,也有煌煌六卷,总计290多万字。别林斯基的著作,就是他伟大人格的“客观对应物”,就是他不朽的纪念碑。

  用别林斯基的尺度来衡量,无论是我们时代的文学写作,还是我们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成熟状态。我们缺乏别林斯基那样的“论战家”型的批评家,缺乏像别林斯基那样把文学当做圣物的纯粹态度。在展开批评的时候,我们把人情世故和利害得失,置于文学之上,就像刘知几在《史通·直书》中所批评的那样:“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在今天,纪念别林斯基,固然意味着对一个伟大批评家的追怀和致敬,也意味着对文学批评前行路向的重新确认。假如我们的批评家面对文学,都能像别林斯基那样执着和热诚,那样严格和认真,那么,我们时代的文学风气一定会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