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研讨“从孙犁到铁凝”的文学变迁

(2015-12-11 21:39:59)
标签:

文化

专家研讨

从孙犁到铁凝

文学变迁

文艺报

分类: 自由典藏
专家研讨“从孙犁到铁凝”的文学变迁

 

专家研讨“从孙犁到铁凝”的文学变迁

 
原载:《文艺报》2015年12月11日第1版   
 
    孙犁和铁凝都是从河北走出去的现当代文学名家,从孙犁到铁凝,构成了河北现当代文学发展演进的一脉长河,形成了独特的风骨、格调,凝视着现代中国历史的变迁,书写出沉甸甸的民族史志。近日,由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省衡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从孙犁到铁凝——现当代文学与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王力平、河北师大副校长陆军恒及数十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铁凝曾在回忆文章中写到,她与孙犁仅见过四次面,却始终对他敬重有加。她曾说过:“引我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审美层面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力量和奇异神采的,是孙犁和他的小说。”可见,这位铁凝心中“提着灯的宽厚长者”,对她的为人为文都有着重要影响。与会者围绕孙犁与20世纪中国文学、荷花淀派与孙犁的文学遗产、河北地域文学中的乡土中国变迁、铁凝与新时期文学中的社会转型书写等话题展开讨论。

  贺绍俊认为,孙犁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文学叙述的另类,他的写作路子曾一度被边缘化,但到了新时期,他的写作路子被很多人捡起。铁凝的写作无疑也受到其影响,她将启蒙话语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迸发出新的力量。从孙犁到铁凝,呈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历史叙述和个人叙述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变化过程。陈福民认为,孙犁的写作深刻浸淫于中国古典文化之中,他的文化信仰和写作实践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激进写作传统之间保持了距离,然而,他的文字却是深刻入骨的,“唯其深,表现才清淡无为”,孙犁的写作体现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深刻性、本质性,以及更为可贵的非规范性、边缘性。程光炜从两次“孙犁热”谈到了作家境遇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孙犁写作的意义被重新发现;2002年孙犁去世后,在当代作家群里,贾平凹、铁凝等人纷纷重提孙犁写作的意义,再次引起了关于孙犁及其作品讨论的热潮。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一个作家能够在读者和作家群中引发多次阅读和讨论的热潮,这个现象本身就值得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