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刘琼|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2015-12-08 15:50:35)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刘琼|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人民日报》文艺理论评论室主编刘琼出席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研讨会发言
——————————————————————————————————

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

——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刘琼


下面,我谈谈读《万物生》的几点感受。

首先,《万物生》这部长篇小说特征性非常强,是作者深入生活并获得新的生活经验后的作品。我个人是这么认为,当下乡土文学题材创作也好,农村题材创作也好,有两种情形比较常见:一种是把乡村田园化,尤其当生活本身就是田园化时;还有一种就是写作者怀着一种望乡的姿态,隔山隔水地进行一种对乡村的表达。我觉得从乡村题材这一创作背景来看,《万物生》这部作品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比田园牧歌更接近于我们当下现实的一部乡土文学作品。当然,我也不认为它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我也有我的理由。

沈洋虽然是在深入生活后面向乡土进行创作,但他的切入点,显然不是从乡土社会的内部去写——他没有撬动这个东西,他实际上是以城市的眼光,从一群城里机关干部、一群拟接受社会教育的群体入笔,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切入乡村。因此,他的主要笔墨还是用在小知识分子这个群体身上,写他们从城里来到乡镇进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经验。实际上,我以为他更擅长的也是这个群体的经验表达,体现在文本里就是开头这部分。所以我们会觉得前半部分的文学性似乎更强一点,我们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一点。

另外,不妨从传统的“三性统一”的角度讲一讲这部小说的特点。“三性统一”,是指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那么,首先涉及的是思想性也即“政治”这个大的概念——这当然不是通常被窄化的“政治”。作者写了一群小知识分子,也写了一群镇村干部,我觉得这跟作家沈洋个人的经验有关,他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会较多地与一群基层官员打交道,因此比较了解他们,也更能深入他们的内心。那么,这部小说对当下生活的价值提供在哪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信息的提供,包括很多鲜活的乡村生活的提供,尽管如此,我始终觉得它不是特别乡土的作品,而是一部面向乡土的小说。为什么这么说? 

[转载]刘琼|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我认为小说写的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在挣扎中的蜕变,这就是文雅琪的蜕变。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她的蜕变过程。文雅琪挂职前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她对生活的态度,其实通过文字我们看得很清楚,这部分也写得非常生动。从文雅琪挂职前到挂职到最后辞职,并选择与宗泽的骨灰盒结婚,她这样的一个变化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的磨砺中心灵蜕变的过程。作品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变化过程,写出了生活对于一个人的考验、影响和改变。这里边写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形态,写到了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这种矛盾对于一个闯入者的考验,这种考验有生态的,包括具体的自然生态,也有社会生态,这些考验也在考验着小知识分子的文雅琪——小知识分子这个身份很重要。作品写出了小知识分子的痛苦、局限和挣扎。从出场到最后的落幕,文雅琪这样一个人性格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变化、气质上的变化,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与此同时,《万物生》这部小说,也写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走向,虽然我不知道这个走向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但小说中表现出对于生态文明的关注,无疑是有眼光的,这是当前农村建设以及后发展地区的一个重要面向。不管怎么说,作者对于新生事物的判断,虽然有解读有反思,最终还是通过故事的结局和结论,给出了力量。

[转载]刘琼|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另外,我想跳过艺术性讲观赏性,可能跟作家的经历有关,我认为这部小说有观赏性,特别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小说里面的女主人公是一个80后姑娘,漂亮,活泼,能干,在这样一个“类女神”的形象基础上,还引入了一场戏份很足的三角恋,年轻观众会比较愿意看这样一类涉及情感的故事。谈到小说中对三角恋的处理时,有老师表示不太理解为什么两个优秀的男主角会喜欢这么一个女孩,我想,这或许表达了一种女性崇拜的文化理念。事实上,两个男性都很成熟,也具有世俗意义的成功,两个男性都对爱情忠贞,而作为女性的文雅琪却在二者之间游离。她最后为什么要跟宗泽的骨灰盒结婚?我认为这是三角恋的矛盾解不开了,只能把宗泽处理成死亡。

至于小说中用了那么多突如其来的急转弯,在电视剧里是可以的,因为电视艺术作为戏剧性强的视觉艺术,可以写传奇。但是为什么在小说里面,大家认为不能够接受,这就涉及小说的艺术特性问题。虽然人生是充满戏剧性的,但是小说一定要把急转弯的逻辑点联系起来,如果线索没有连成一条线的话,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故事或命运描写不合逻辑,不到位,就会产生一个个的质问。由此,期待沈洋的下一步作品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根据《万物生》研讨会发言整理)

[转载]刘琼|一个人在挣扎中的蜕变——读沈洋长篇小说《万物生》

      作者刘琼简介:

女,1970年8月生,安徽芜湖人,高级编辑,艺术学博士。人民日报文艺理论评论室主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兼职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专委会委员。被评为人民日报首届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副刊金奖、《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奖等奖项获得者。文章在《文艺研究》《东吴学术》等20多种国家社科核心期刊刊发,代表作有《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新媒体时代的春节文化》《女性与文学五题》《网络对文学的“改变”》《瞻对:非虚构的尴尬和力量》《叙述与历史》《从梁庄到吴镇的梁鸿》《它跑到了队列之首——论<耶路撒冷>的叙事策略》。出版《聂耳:匆匆却永恒》等专著,主编《当代舞台艺术观察与思考》等书籍。

 摄影:刘建忠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