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文学讲座(下半场):文学的捷径

(2015-11-06 12:56:12)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附:何蔚美文系列:广西笔记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大家不会都是冲着“如何走捷径”而来的吧?哦,开个玩笑。请大家不要见怪。前面我已经讲了诗歌的十项指标。其实,检测诗歌的指标又何止只有这十项啊?但我要强调的是,这十项指标不仅仅只归诗歌所有,如果把这十项指标中的一部分带到小说和散文中去,大家想一想,其结果会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这个话题:把诗歌的一部分指标带到小说和散文中去。

大家可能没有想到,这其实就是文学的捷径。关键是,我们必须先熟练地掌握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原理,至于你的诗歌能写到哪一层境界,能不能被业界所认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的意思是说,一旦你真正掌握了诗歌的原理,就意味着你身上的一些艺术细胞已经被激活了,它们很快就会生动起来、精神起来。不管将来你的诗歌写得怎么样,能获得多大的成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命中已经被诗歌赋予了某种特质,那是与新、美、巧、奇、趣、境、象、情、思、悟密切相关的一些特质,它们使得你的智性品质与内心风度与众不同。它们使你的情绪变得像流水,使你的思维变得像行云。它们使你文笔顺畅,精致,气定神闲。到了这个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走在文学的捷径上了,只是你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这时候你再问一次:文学究竟有没有捷径可走?那我一定会再一次地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我并不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捷径,更不认为谁都可以走上文学的捷径。因为,对于文学而言,走捷径也是有前提、有条件的,不是谁说走就能走得通的。走捷径一定要有很好的天赋和基础,一定要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和诀窍,一定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否则,就是投机取巧了。

 

诗歌是文学的母亲。你要想找到文学的捷径,首先就要找到通向诗歌的途径。前面所讲的诗歌的十项指标,实际上都是通向诗歌的路标。有了路标,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至少是不会再迷路了。

要想找到文学的捷径,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方法。首先要多读当下的优秀作品,多吃新鲜菜,少吃“咸鱼腊肉”。因为新鲜的东西总是带着这个时代的体温。就拿文学刊物来说吧,大家想想看,每一个文学刊物不都是一扇窗子么?现实的风光总是适时地在这个窗子里变幻。大家想想看,每一个文学刊物不都是一座水文站、气象台么?它们记录着当下水的流速、流量与刻度,记录着当下的云图与风向,阴晴和雨雾。文学的发展和变化,都是通过文学刊物来显现的,每一个时期的刊物都在刷新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准入门槛和艺术水准。大家可以比较一下10年前、20年前乃至30年前的文学刊物,你会发现,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预期。如果我们到现在还看不到文学的发展和进步,那只能说明,要么是我们有眼无珠,要么是我们已经被文学抛弃了。

读什么和怎么读,决定了你将要写什么和怎么写。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大家可能都曾被别人告知过:你要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读经典,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对于现在的许多文学初学者来说,实际效果和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许多陈旧的经典不仅会消耗掉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你事倍功半,而且还很容易把你拉回去,拉回到陈旧的语境和陈旧的艺术主张中去,让你的作品的语境和体例越来越与时产生代隔膜。试想一下,你又不是搞研究的,你现在去读《浮士德》、读《神曲》、读《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还有什么用?你又不是老鼠,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地去啃噬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和周作人?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地去咀嚼徐志摩、戴望舒、臧克家和贺敬之?

我这样说或许显得有点刻薄,但事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儿童时代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既然回不去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如此恋恋不舍?我们为什么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下?在我看来,当下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青壮年时期。当下,你随便翻出一批新生代作家的作品,都可以让二、三十年代的作品相形见拙,就像现在你随便翻出一本文学刊物,都可以让30年前的文学刊物相形见拙一样。

我不是说过去的那些经典已经一无是处了,而是说,那些东西绝大多数都已经过时了,陈旧了,不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就像陈谷子和老腊肉,有机质挥发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太多的营养了,只能偶尔用来调节一下口味。前面已经说了,民国的衣服穿在民国时期的人身上很得体、很漂亮、很时尚,但现在你要是再穿着这样的衣服上街,就可能会被人当做精神病来嘲笑。

最适合新人的东西大部分都在当下。当下的诗歌,当下的散文,当下的小说,只有它们才能把你带进文学的现场。只有到了现场,你的存在才是真实的。你有病还是没有病,到了现场你就知道了。你要是有病的话,到了现场你就能得到适时的救治,不致于延误了病情。你要是没病呢?没病,你就能健健康康地与人同行。

 

其次,要想找到文学的捷径,你就必须学会从诗歌这种最精致的艺术种类中,去研究并掌握如何高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如何快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如何选择精巧的角度去反应生活、表达观感。你要学会如何像诗人那样打破常规、提炼主题;如何像诗人那样把寻常的、看不起眼的事物描绘得充满意趣;如何像诗人那样拥有四两拨千斤的睿智,化腐朽为神奇,用奇思妙想去给平庸的生活片段增添气色;如何像诗人那样让你的叙说变得风情万种乃至气象万千……诗人始终都走在文学的最前沿,小说和散文无论怎样发展进步,其速度都无法和诗歌相比。

记住,这一段论述中有两个关键词:研究和掌握。那么,什么是研究?大家有没有留意研究这两个字?古人造字是有深意的。“研”的字面意思是,把石头破开——看看石头里面有什么秘密。石破天惊——这就是“研”!“究”的字面意思是,在洞穴中穿梭九个来回——看看洞穴中有什么秘密。洞悉与洞见——这才是“究”。对于诗歌,尤其对于优秀的诗歌,仅仅看一下、读一下是远远不够的,你一定要仔细研究它,一定要尽可能地把它的秘密找出来,把它里面的艺术流程找出来。要敲开每一块语言的石头,要洞见作者的内心世界,看看它们的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只有认真地研究过了,你才能窥视其中的奥秘,才能掌握其中的方法。

如果说“研究”就是在窥视别人的话,那么,“掌握”就意味着:那些奥秘,那些方法,那些能量,很快就要成为你自己的了。

不妨再打一个比方:如果说小说是存储,散文是收割,诗歌是萃取的话,那么,当你掌握了萃取的方法,收割和存储就不应该再是难题了。

我为什么要如此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呢?因为,诗歌里有文学艺术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诗歌里有文学艺术最丰富的神经末梢。

大家要想找到文学的捷径,确实不能再浪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些无功而返的事了。就像前面说到的,读一些老旧过时的所谓经典,何况,许多所谓的经典都是值得怀疑的;何况,许多所谓的经典的来历,本身就是一场玩笑、一场误会。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和《千重浪》曾经是经典,现在它们还值得一读吗?杨朔的散文《海市》和《荔枝蜜》曾经是经典,现在它们还值得一读吗?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也曾经是经典,甚至连高玉宝的《半夜鸡叫》都曾经是经典,我想弱弱地问一句:现在,它们还值得一读吗?

今天,在座的许多朋友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我们的确没有太多的时间回过头去,把所有缺失的文学课程从头到尾全都补起来。我们的确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阅读大量的所谓的文学经典,在浩如烟海的书卷中盲目地寻找貌似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我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文学仅仅只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不是工作。今天,大家坐在这里,说明我们都是一路人,尽管每个人的文学履历都不尽相同。

既然我们都是一路人,那我就得说真话了。我必须提醒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在文学这条路上,尤其是在诗歌这条路上,我是不是已经掉队了?是不是已经被人甩得很远很远了?我们对诗歌是不是已经相当隔膜了?如果是,那就得坦然地接受现实,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就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如何抄近路追赶上去。即使赶不上那些走在你前面的那些人,但至少也能离真正的诗歌更近一些,离诗歌的现场更近一些。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当主流队伍开着跑车从你面前疾驰而过时,你千万不能再拉着板车朝相反的方向跑了。我已经注意到,有不少人还拉着板车在朝诗歌相反的方向跑。理由是,他们看不惯现在的诗歌,也看不懂现在的诗歌。于是,他们试图返回诗歌的童年,返回诗歌的初始状态。于是,他们离诗歌越来越远。

离诗歌越来越远就等于是离才华越来越远。古人云:“不学诗,何以言?”意思就是说,你不学诗,又怎么会表达呢?经验告诉我们,许多常规的、老旧的方法,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所谓走捷径,无非就是要节省时间,直奔坦途。而诗歌恰好就是最节省时间又最能调动艺术感觉的读物。只有大量阅读当下的中外诗歌,做优秀诗歌的秘密读者,把你喜欢的每一首诗都读懂,读透,把它的原理、方法和要领都读出来,才能最有效地获取艺术营养,并快速将这些营养转化成你自己的艺术能量。

诗歌可以治本,它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你的注意力,从而改变和提升你的感受力、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让你的文字消费能力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与此同时,你的创作也开始有了方向、重心与尺度。

 

每一个写作者其实都是文字的消费者,一辈子都在消费文字。一个写作者笔下出产什么样的文字,完全是由他的文字消费能力所决定的。消费能力上去了,你的文字质地也就上去了;消费能力上不去,你的文字的质地也就上不去。这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一样。在日常生活中,你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和开什么车,完全取决于你的消费能力。你的消费能力直接绑定了你的衣食住行的质量。

诗歌是语言文体革命的先驱。任何一个时代,诗人的文字的消费能力都应该是最强势的,诗人涉足散文,足以使散文提档升级;诗人涉足小说,足以使小说焕发青春。这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捷径!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家要想找到文学的捷径,还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在你有了写作欲望的时候,千万不要刻意摆出写作的姿态,千万不要一再提醒或暗示自己,你是在搞创作,而是要把自己的杂念清空,然后想着你是要给时光写信,给远方的某一个人写信,给远方的某一所房子、某一座花园或某一片树林和胡泊写信,给山川河流和日月星辰写信,给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那个丢失了的、不在你身边的自己写信,给过去和将来写信,写着写着,说不定你就写出了你一直想写的东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