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乔现锋: 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2015-10-25 17:46:19)
标签:

育儿

乔现锋

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羊城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乔现锋: <wbr>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作者:乔现锋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10月25日第A10版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images/2015-10/25/A10/res11_attpic_brief.jpg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TITLE="乔现锋: 人人都是不完美的" />


  

        读完这本由日本作家小仓广所著的心灵辅导书《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杨明绮译,湖南文艺出版社),感觉心理上一下子变得成熟了许多。

  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记住了这位为现代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却默默无闻的伟大人物——阿德勒,他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外,是与同时代的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大巨头”。由于他留下来的论文和著作不多,也并无自成强势的学派,且由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缘故,他的许多追随者都惨遭杀害,所以阿德勒至今仍少有人知,这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上,一点都不稀奇。但当我们手捧这本书时,谁还为阿德勒的研究成果不被人知而感到遗憾呢?在时间面前,一切的蒙蔽都会失去效力,闪光的东西终究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该书简明扼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奥的心理学要义。在每一个小的章节前,作者都用大号的字体将想要表达的意思用黑框框起来,显得庄重大方、引人注目。在章节中,作者还把特别强调的话语用蓝色的下划线标注,让人读起来更加有所侧重,即使在以后的查阅时也能一眼看到。

  读这本书,其中之一的收获便是让我了解了关于“自卑”的三种表现形式的巨大差别。作者认为,自卑分为三个层面:即自卑性、自卑感与自卑情结。自卑性是客观存在的,如长得不好看、个子矮等与弱点有关的具体事实;自卑感则是主观的,表现在主观认为自己低劣,没有具体的自卑性,只要自己感到低劣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情结就是建立在主观意愿之上的,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的不良现象。不健全的心态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阿德勒说:“以自卑感作为发条,产生补偿作用,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因此有自卑感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正视现实,在产生自卑心理时如何奋起直追,摆脱令自己深感自卑的局面。这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压力与动力。

  这本书还非常适于在教育孩子时作为参照。如作者认为称赞和斥责都不是良性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斥责自不必说,称赞是一种俯瞰的视线,称赞只能让孩子认为您高高在上,继而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如没有称赞就不去做这件事),因为它是以原先并不好看的感觉为前提的。唯有感谢才是一种平行的视线,它更能增强让孩子信赖自己与信赖别人的效果。教育孩子如此,对待员工也同样适用于这种方法。这种提法很新颖,没有读这本书,相信许多人不会有这样的认识。

  如今我们许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幸福感却始终徘徊不前。作者指出,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这种方法即培养共同体感觉。作者在书中还列出了培养共同体感觉的几大方法,包括停止强制行为,让别人感到喜悦,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接纳不同的意见,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宽待别人的不完美等等。这一切,我们似乎都从理论上接受过,但有没有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我们是不是都应该问一问我们的内心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而不完美,这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多一份接受不完美的勇气,何尝不是多了一份气定神闲的优雅,增添了一种淡然处世的心态呢?

  这份勇气,或许就是一泓滋润着人生追求完美的不竭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