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宁肯:《思想的烟斗》序与后记

(2015-10-22 18:52:5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书屋

 2015年10月22日

                             

  2012年,我在密云水库南岸寻得一间小房子,开始写我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长篇小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写起来旷日持久,写作本身的感触也异常丰富,因此常会停下来回味、沉思,许多关于小说本身的想法涌上心头。过去逢到这时会抽一支烟,想上一会儿,戒烟后就只有默想。有了微博有所不同,可以上上微博,即兴写下所感,140字毫无压力,心里有什么就自然写下什么,这就如同把映在心上的语言用微博摄取下来,如心灵的摄影。微博真像照相机,有时还像单反。通常人们举起相机那一刻,无疑是什么好风景触动了你,微博也一样,心一动便拿起微博给心里的东西拍一张。

  2012年秋天,“心灵的摄影”已积累了一些,看着过往的渐行渐远的心灵的“影集”不无感慨。有一天又给涌上心头的语言照了一张相:“长篇小说与微博节奏互补:创世的庞大、艰难、没有边际的劳作与瞬间所感、点点滴滴的另一种记录映照,十分神奇。如同一种复调,钢琴与长笛的间奏、大河与小溪的呼应,构成另一种立体的写作。一部长篇小说下来,后面会跟着多少细细的涓涓的微博呢?”

  让我说对了,到2014年5月,在完成了《三个三重奏》的两年时间里我一共写了一千多条微博,差不多二十万字。长篇接近尾声时有一天我写道:“很多时候,想的时候比写的时候多,微博不过是想的边角料。或许将来写一本书就叫《思想的边角料》,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在场的,瞬时的,伴生的,稍纵即逝的。它们让思想不再孤单,常常像吸一支烟。对,是思想的烟斗,没事就端上一会儿。特别在失眠的早晨,这烟斗忠实,无语,一如自己的影子,或也可叫《思想的烟斗》。”

  这条微博不仅引起朋友热议,也引起了商务印书馆资深编辑蔡长虹女士的注意,同样是在微博上她与我取得联系,希望出版《思想的烟斗》。蔡长虹女士一直在暗中关注我的微博,早有此意。应该说我也并不觉得特别意外,我似乎感到它们集合起来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前所未有,微博—微写作—有点像人类早期的写作,非常简短,但又完全不同,在简短中它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时代。
微博既是个人的,又是公共的,你的任何一句话都会马上得到反馈,马上有人与你互动。互动是微博写作天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由于有了互动,微博特有的不同于古代的“场”才存在;它也不同于日记,它以“分”为时间单位,它使时间与生命大大提速,而这恰又是新媒体写作的最主要特征,或者说也是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也想借此机会向与我互动的朋友们表示谢忱,谢谢你们,某种意义上我们共同完成了此书。
2015年10月22日
               后记

显然,这是一本特殊的书,特殊性在于,它以碎片的形式诞生于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在快速甚至于瞬时地反映我们的生活时,也因其快速使生活变得如此破碎,从未有过的破碎,以至我的生活被时间无限地分割。然而反过来说,还有什么比破碎更真实反映了我们?在一个传统闭塞的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幻的完整性中,因此也感到自身的完整。我们是要虚幻的完整性,还是要真实的破碎?在最冷静的意义上我要感谢这样一个冷静而破碎的时代。没有微博或微信我的生活不可能这样瞬时地真实,当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我也被时间无限地分割了。我可以用书这一传统形式将瞬时的破碎固定下来吗?

难道微博没有固定?不,没有,我坚持认为没有。我认为一种新的东西没有传统的介入很难真正完成自己。书与电子是生命的完整形式,因此我还要感谢使这一形式得以完成的商务印书馆的蔡长虹女士!“商务”与“电子”,古老与现代的一种结合,本身就是我们时代的一种隐喻,谢谢商务印书馆。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微博上与我互动的朋友,互动是破碎写作天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互动不可能有这种微博写作,怎么能设想在一个公共平台上的一个孤立的存在?某种意义,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作者,或者说共同的作者;没有作者是孤立的,除非你在另外一个时空写作。

感谢――@邹静之@严锋@周新京@我是陈原@弋舟的舟@鱼儿_binner @刘国越@作家徐坤@@陈应松阿乙@作家乔叶@作家鲁敏@虹影@陈村@解玺璋@王芫@车前子@里程微博@作家林白@冬子已乘黄鹤去@慢走的马_马叙@京都王飞 @杨袭@晓航@石一枫@王春林@淡淡的蝴蝶@夏榆@顾建平@汪惠仁@龙冬@韩敬群@黄叶扑地@路上的桔子@晌午者@帆-杨桐- @小糯的妈@漫游者粒子@蒋人瑞@鬼金_mn5 @金水玉儿@尘世呢喃@东三放4……恕我不能一一列举,感谢亲们,所有留下痕迹的粉丝们,我们共有一个时代,我们互为作者。

 

2015-4-1 云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