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评刘永松长篇小说《人生座标》 [转载]评刘永松长篇小说《人生座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人生路上,且行且歌
——评白族女作家刘永松长篇小说《人生座标》
一、
初次听到刘永松这个名字,会让人误以为是位男士。其实长篇小说《人生座标》的作者刘永松,是位美丽大方的白族金花。她来自大理鹤庆白族之乡,现在云南某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生活中的刘永松性格开朗大方,多才多艺。除了写作她还能画画,写诗,用文学艺术滋养精神,修炼性情,这是一种很好的修炼方式。
在出版《人生座标》之前,热爱文学的刘永松已经省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其中《爱的呼唤》一文还曾获过云南公安文学一等奖。对待文学创作,刘永松有一种难得的执着精神,读她的作品总会让人想起古人的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哪得不憔悴”。教学工作是她生存的职业,文学创作则是她盛放心灵和精神的平台,所以她才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写作,为我们捧出了这部27万字的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写作的甘苦,只有写作者自知。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没有人生表达的强烈需求,很难在文学化被边缘化的时代还能有如此的理想和追求。从这个角度看刘永松确实是生活的有心人,她一路走来感知着生活的艰辛,也拾取瓣瓣落英,编织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更难得的是在经历了许多问题和困境之后,她还能在小说中坚持着对人生座标的寻找与定位,为同时代的青年人提供了精神参照,也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人生如同一条长河,有波澜也有风景。一路走来,且行且歌,这是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态度,也是《人生座标》这部作品给我的深刻印象。
二、
《人生座标》既是一部成长小说 ,也可以称为一部励志作品。
它通过女主人公紫玫走出大学校门后的一系列曲折经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奋斗之路。甚至作品中还有作者一定程度的“自传性”,有丰富的经验和事实,作品才会真实动人。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就认为,长篇小说应该是“一种百科全书,一种求知方法,尤其是世界上各种事件、人物和事务之间的一种关系网”。所以它的长度和深度,决定着写作的难度,也考验着写作者的经验积累和生活准备。刘永松的生活经验很多来自她自己的人生体验,还有同时代人已经和正在经历的生活。一个青年毕业后走向社会,必然要面对求职、恋爱,要经历种种考验与磋磨。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事业与理想的矛盾,这些问题考验着小说中美丽的女主人公紫玫,也拷问着今天很多人的灵魂。
小说的主人公紫玫是一个“倔强的才华横溢的女孩”,她虽然从小就怀有当作家的梦想,但是在严峻的现实生存面前,这个梦想一直经历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式的涅槃。为了让她专心高考,父亲把她20万字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把火化为灰烬,她的未来只能由家长和老师来设计。因为在世俗眼里,文学是“无用”的事,不能为她带来生存的保障。在家长和老师的导引下,紫玫一路走来的目标只是为了读一所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可是当她捧着一堆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各类证书时,心里感到的不是满足,而是“前所未有的空虚”。这是理想向现实屈服之后的空虚,充满无奈和尴尬。
令人感到荒诞的事是,在浩大的求职队伍中,紫玫付出心血得到的证书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也不能证明她存在的价值。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不是因为她不够优秀,而是她的优秀在坚硬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紫玫所经历的,是现实中无数青年正在经历和一次次重复的。应该承认,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魔幻性和荒诞性,传统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标准正在被无形的手颠覆和改写。在这样的背景下求取生存,也是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无形考验,或者沉沦或者升华,一切都取决于生命个体面对现实的态度。
小说中的紫玫在经历了捧着一堆证书被冷遇的遭遇之后,只能低下头颅再次向生活投降。她来到送水站打工,和民工一起靠出卖体力劳动来赚取生活费。到商场做营业员,在公司做文员,到报社做记者……经历着不断地“求职”和“辞职”的怪圈。
小说中支撑紫玫走下去的,除了她和陶林的爱情,还有人生不能放弃的理想。所以她才能做到无论如何艰辛,都能向着精神的高处上升。最后通过考研,重新回到校园读书,再次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梦想如同一道彩虹,一路照耀着紫玫的人生,传递给她美丽的诗意和力量。
当年紫玫被家长和老师从文学身旁强行拽走,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回到文学的殿堂,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座标。这是回归,却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经历了人生徘徊失望之后的心灵需求,是跋涉和寻找之后的精神皈依。
所以文学既是无用的,也是有用的。
三、
刘永松很勇敢,她敢于挑战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因为在经历了一些人生的曲折之后,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希望能把它们转化成文学的内容,去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她为作品取名为《人生座标》,已经透露了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倾向。小说的立意是正确的,体现了向上的精神和态度。既具有个人化的特色,又不失一个时代的内涵,把青年一代生存的艰辛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很好地融汇在作品里。除了紫玫的个人经历,还幅射了她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物,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不同层面。所以作品的生活气息浓郁,具有现实生活的实感。
小说的叙述语言简洁,生动,可以体会到刘永松在汉语上的修炼和造诣。她虽然采用了传统的第三人称叙事,但仍然能感受到叙事中作者主体精神的在场,她和主人公紫玫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让人感觉到很多时候作者几乎是贴近主人公的视角在叙事,使小说的写实性、自传性凸显了出来。
但是,应该看到长篇小说也是一门很有难度的文体。有人说,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一部内容丰富的作品,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构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撑。作为一部长篇处女作,《人生座标》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坦率地说它的结构没有太值得言说的特征,几乎就是线性结构,沿着主人公的成长足迹一路铺叙而来,虽然中间穿插一些主人公和陶林的爱情往事,但总体来看还是显得平直了些。
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会在结构上特别下功夫,把创作的意图贯穿其中,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永松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可以从同时代作家的优秀作品中去汲取营养,学习提升。另外,关于生活和文学的关系,有一些话可能比较老套,比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句。但是老套中也会包含一些基本的道理,它们不会过时,而是换一种方式存在着,等待我们去发现和领悟。可以看出,永松在自己的长篇处女作中已经在努力拉开小说和生活的距离,以体现文体的虚构力量。但是提炼生活的力度尚且需加强,小说中部分内容的“写实”性似乎还是在把小说拉向偏离虚构的方向。或者说主人公紫玫这个人物身上,有太多作者的影子。她作为文学形象的审美性和典型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读永松的《人生座标》,有一种精神让人感动,就是对文学的挚爱和对生活的努力进取。无论从她个人的写作中,还是从主人公紫玫这个形象身上,都能体会到这种精神的存在。它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代表着写作者的理想追求。
读这部作品还可以感知到,文学是永松永远的精神之乡,她会以执着的步伐一路走下去。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她还会写作出第二部、第三部长篇作品。前面提到的一些瑕疵,会在今后的创作中得到改进。
有了文学之光照耀的星空,就有了永远的浪漫与诗意。
这部小说告诉我们:无论人生之路会遇到什么艰难曲折,只要有了正确的座标,只管且行且歌,稳健地走下去,就会抵达理想的人生境界。
2015-9-24
![[转载]评刘永松长篇小说《人生座标》 [转载]评刘永松长篇小说《人生座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且行且歌的白族金花刘永松
追求浪漫诗意的白族金花刘永松
(用手机翻拍于书的扉页,效果不大好,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