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小说奖
柳 燕《墓园》
散文奖
爱
松《古滇国之祭祀》
诗歌奖
刘
川《刘川的诗》
新锐奖
成宛纾《不经意的美丽》
人气奖
罗官员《罗官员诗选》
《彝良文学》编辑部
2015年9月13日
附: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评奖规则
1、为奖掖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激励和呼唤更多的精品力作,彝良县文联特举办第二届彝良文学奖。
2、第二届彝良文学奖从《彝良文学》2015年全年所发表的作品中产生,设小说奖1名、散文奖1名、诗歌奖1名、新锐奖1名、人气奖1名。
3、评判标准: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的坚守与创造,为写作付出的心血与热情,向读者展示的勇气和才智,同时注重作品与人品、名气与才气、实力与潜力以及为宣传彝良和提升彝良美誉度所作出的努力。
4、评奖结果在《彝良文学》2015年冬卷上发布,向获奖者每人颁发奖金2000元和证书并长期赠阅《彝良文学》。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柳 燕 彝良县柳溪乡人,1988年生,毕业于昆明学院。
小说奖授奖辞
柳燕的短篇小说《墓园》经营了一个诡异的故事,情节亦真亦幻,读来畅快淋漓。虽然个别细节缺乏严谨的推敲,但瑕不掩瑜。何况故事只是载体,作者并非是要向读者讲述一个惊心动魄抑或百回千转的故事,而是要表达城市扩张带给人的孤独感,物质社会对人的异化,其思考不可谓不深。作为彝良年轻作者中的代表,柳燕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有较多的阅读经验,写作的意识性也很强,这两三年的进步很令人吃惊。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他的创作在近期还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鉴于此,特授予柳燕小说《墓园》第二届彝良文学奖小说奖。
(李发强/执笔)
获奖感言
柳 燕
《彝良文学》于我有恩!2012年的夏天,《彝良文学》用了很大的版面发了我的第一个小说《老家梦》,我受到很大的鼓舞。那个夏天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自己也尝试着写更多的作品。可以说是《彝良文学》在我的人生之路上第一次点亮了一个灯塔。《墓园》这个小说是一个尝试之作,我以前写的小说都是些“乡土”风格的,大概截取了邻里的生活画面,稍作加工,《墓园》这个小说虽然也取材于自己的生活,但它的意蕴不仅仅是生活那么简单,它所要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城市扩张给人所带来的孤独感,人在物质诱惑下的异化等诸多问题。《墓园》是一个并不成熟的作品,能获《彝良文学》小说奖,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感谢《彝良文学》编辑和评委的厚爱。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爱松
本名段爱松,1977年10月出生,昆明晋宁县晋城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出版诗集《巫辞》、《弦上月光》、《在漫长的旅途中》。入选出席过《中华诗词》第7届青春诗会、《人民文学》“首届新浪潮诗歌笔会”、《诗刊》第30届青春诗会。
散文奖授奖辞
作家段爱松主要写诗,偶有涉猎散文和小说,但往往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散文《古滇国之祭祀》,是一个很独特的文本。鲜明的文本意识,闪光的思想,敏锐的体察,狂欢却节制的语言,独具魅力的想象,以及对于古老文化的别有意味地打捞与思考在这个文本中得到了集中呈现。段爱松涉及的是一个有关文化记忆的题材,这样的题材充满了难度与挑战,但爱松驾轻就熟,写得大胆用心,让散文这个文体承载了它本应有的辽阔与纯粹优雅。鉴于此,特授予爱松散文《古滇国之祭祀》第二届彝良文学奖散文奖。
(李达伟/执笔)
获奖感言
爱 松
古滇国的神秘消失与它的隐秘存在一样,时时袭击我的梦境,直到有一天,我顺着这个梦境探寻,却发现我身体里流淌的血脉,和这个谜一样的梦的方向保持着一致。
谁让我出生在这里呢?这块现在叫做晋城的土地。
《古滇国之祭祀》就是这个梦抒写的一小部分。我没有料到它和相距遥远的昭通彝良结缘。在我的认知里,彝良是出英雄的地方;在我的想象中,英雄气概,一定程度上就是诗人最高贵的风骨之一。这和古滇国史前时期,以及后来的战争消亡,似乎有着说不清的关联。因为我认识的那位梦中古滇国巫师,同时也是一位武功赫赫的王。
作为彝良文联主办的《彝良文学》,在浮躁的现代社会,坚守了文学可贵的品质与担当。当主编告知我获得第二届彝良文学奖时,我不由得想起他抒写的那些极具个人化和乡土经验的优秀诗歌,和这本刊物一样,它们都是独特而丰厚的,也是令人心怀敬意和心生温暖的。
祝福《彝良文学》!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刘
川
1975年生。祖籍辽宁省阜新县。曾获得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04-2005年度“人民文学奖”、中国“天马”散文诗奖、中国散文诗大奖、辽宁文学奖、“葵”双年奖等多种诗歌奖项。已出版诗集《西天的云彩》《拯救火车》《大街上》《打狗棒》等多部。现居沈阳。
诗歌奖授奖辞
刘川的诗歌逐渐被同行们称为“刘川体”,刘川体的独特效果与其内在的精神、意志、价值观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他的写作,已构成当代诗歌中一个因独特而重要,既独特又重要的诗歌案例。我觉得刘川的写作,对于中国的70后诗人有特别的标本意义。为什么刘川能在这一代诗人中脱颖而出,越发显现出重要性?因为独特、因为先锋!因为他创造了“刘川体”。在这一代人中,刘川为什么显得格外有价值?因为刘川最早出道时的写作与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一样,也是立足于廉价的乡村才子式的抒情,但不知从哪一天起,刘川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迅速形成了自我的语言意志。而这声音,是独特的,是“新”的!先锋是诗歌与一切艺术的本意,是常识。而刘川,因为先锋,因为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那种“新”,所以脱颖而出,成为这一代人中重要的诗人。鉴于此,特授予刘川诗歌《刘川的诗》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诗歌奖。
(沈浩波/执笔)
获奖感言
刘 川
陈衍强先生是彝良的文学品牌:不仅其诗形成具有中国人文特色的“烟枪体”,其主持的《彝良文学》也是扎实接地气、真切表人生的,获得了全国的口碑和点赞。这很不容易,需要眼界、胆识、热情、胸襟等等。获得“彝良文学奖”,我是觉得比自己获得其他国内大奖还要殊荣的——有种同道知音惺惺相惜的意思在里面。谢谢。
什么是好诗?标准似乎太多了,无从定义。但其实,在当代,至少具有当代意识(或曰现代意识);在中国,至少具有中国人文气质;诗人是人,读者也是人,所以,诗还要说人话,表达人的情感、思维、精神追求。但即使这样的宽泛标准,还有的诗人不会写。所以我说,倡导诗歌要“活着”,是生命体,不是标本或干花。要有人生在焉。
后工业时代,人的疏离感、孤独感,社会的病态,工具对人的操控与利益最大化对人品质的考验与瓦解,都是真切、切肤的。这是时代命题,是时代给我们的命题,要求我们不能回避,必须面对和完成的主题,我经常反思:自己为这个国家做没做到成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知识分子,去表达对爱、对人性、对人本主义和对未来的关怀,有没有担当责任。这样的反问,使我强大。重新审视一下,不论个人处境如何,依然要把做人和作诗,统一成大一件的文本。
再次说声,谢谢。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成宛纾 女,2001年7月13日生,昭通凤池中学初三学生。
新锐奖授奖辞
作者无大小,作品见高低。有些00后作者,才气已在“老作者”之上。《不经意的美丽》出自一位年仅14岁的初三女学生之手,简练的笔调,透出某种审美理想,显得格外秀美,别有一种动人的韵致。散文不是语言的“小清新”,不是“少年写作”,不是大人可以代笔的。散文需要抒情,看你会不会抒。汉字是精灵,有流水,有火焰,有想法,可以用声音抚摸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前程。阅读使人美丽,写作使人成为更好的人。鉴于此,特授予成宛纾散文《不经意的美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新锐奖。
(潘群/执笔)
获奖感言
成宛纾
每一段闲适自在,无所用心的时光都值得我们去记录,从不成篇章的零碎语段到词藻优美,当初的笔耕不辍成就了现在的成绩。现在青灯下笔尖仍走走停停,那继续努力的声音轻叩我心,又从未如此笃定地铿锵有力。感谢《彝良文学》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使我发处女作就获奖!我会继续努力的!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转载]第二届彝良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罗官员
1973年12月生,彝良县钟鸣村治安员,在《昭通文学》《昭通日报》《彝良文学》《永善文学》等发表过作品。。
人气奖授奖辞
英雄不问出处,写诗不问来头。罗官员是一名村干部,他的诗写与他的经历、性情有关。他平时就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是彝良乡村中少见的口语诗人。他善于捕捉、发现和制造“事实的诗意”。他的诗,不在于动用多少技巧,而在于精彩的表达;他的诗,不仅仅是幽默,不仅仅是调侃,有严肃认真的思考,在人间烟火中散发出生活的体温。鉴于此,特授予罗官员诗歌《罗官员诗选》第二届彝良文学奖人气奖。
(陈衍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