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芩:快乐不是别人给你的
-
-
文/刘雅麒
摄影/曹一丁 2015年08月14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报
第B9版
-
采访手记
第一次听说苏芩的名字,是2008年的《非常品红楼》,她新锐的红学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她说:“红楼文化不应该再在庙堂高耸,应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眼中的红学不是神像,应该摆入每一个红楼爱好者的客厅里”。 后来她在公众眼里成了“新女学”的代言人,其“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的口号被广大女性群体所传颂,“新女学思潮”被誉为都市女性的生活指南。“第十二届学习型中国-女性成功论坛”于2015年8月7日-9日在京召开,苏芩作为嘉宾出席并演讲。至今苏芩出版情感两性作品多部,她的作品有“精到深入骨髓,准到一针见血,一字见心,说到人心深处”的魅力。
答题者:苏芩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5年4月7日
1 著名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年轻时迈出的哪几步对你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当时看来有着无比诱人的前景。干得好好的,我突然生出一写书的念头,随后慨然离职,可能如今这个年纪的我回头去看那个年纪的我,也会觉得是发疯了。虽然写了两本书都因各种原因未曾出版,却因此让我进入了媒体工作。
此后得以去观察不同情感状态的人,因为平面媒体对文字质量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时间打磨文稿,加之媒体需要紧跟时效,要敏锐地去观察周遭的一切动态,在最初入职的时候,觉得简直扛不来。虽然此前外企工作强度十分巨大,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媒体工作考验的是创造力,这绝不是苦熬着就能熬出来的。那段时间从收入看确实比之前的外企减少了许多,但曾经走过的这段“弯路”,至今想来,让我深感庆幸。
另一个转折点大概是八年前,也是在周围朋友的怂恿之下开了一个博客,我其实一直是个离网络挺远的人,当年连QQ都是同事硬性要求我注册的,以方便工作交流。我的新浪博客账号还是朋友帮我注册的,他说:“你不是喜欢写东西吗,现在人都在网上写了,你也在这上写吧。”随后我摸摸索索把自己的几篇东西发上去,没想到第一周点击率竟然超过了50万!后来就坚持下来了,此后陆续有央视、湖南卫视等电视台联系我录制节目,由此我开始进入电视这个媒体。人生真的就是这么奇妙,之前你可能从未在意过的东西,也许会成就某个阶段的你。
2 你有什么难忘的童年经历吗?
答:小学时有过一次搬家经历,伴随着就是转学,作为一个独生女,小学四年级从胡同搬家到了楼房,那种格子间的布局把小伙伴们的距离越拉越大,之前的好朋友也都不再能见面了,楼房里互相都不认识,也没有同龄的孩子,我突然就觉得一下子孤独了起来。我记得有一年暑假跟妈妈说“我很闷,没人跟我说话”。正要出门上班的妈妈随口就说“那你就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说话吧”。我还真就这么做了。觉得跟镜子聊天挺快乐的。你内心有一个虚拟的你,这不光是释放,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就像有时候写书比读书还要好,写书也会迫使你去思考。那会儿每到夏天的时候,在阴凉的楼洞里,听着蝉的鸣叫声,我会自己跟自己开始演起童话来。我会去小区花园里采一些花花草草,花朵立在地上,好像女孩的裙子一样。
最美丽的那朵花就代表最美丽的公主,然后有侍女,有皇后,有好仙女,也有坏巫婆,我在嘴里叽叽咕咕给她们编排着剧情……通常一玩就是一个下午。我的童年是一个人的童年,却也有一个人的快乐。我想现在的小朋友可能更加孤独,太多成人化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童年变得不再完整。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经常闷了或是情绪特不安的时候,我会自己跟自己聊上一会儿,有问有答,觉得是很好的倾诉。所以我有时候说,我最好的朋友叫“苏小芩”。
3 家庭对你的影响?
答:父母是性格很大咧的人,对我完全是放养式教育,从小对我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是期望我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快乐生活就好。所以当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我时,妈妈极其震惊地打来电话“真的是你啊?!”尤其在看到我出版的书时,盯着那上面的名字看了老半天!
我从小是那种挺内向的孩子,反而很害怕受到一些过度的关注。记得中学时得了全市作文比赛第二名,拿到获奖证书,也是憋了好久之后才跟爸妈说,好像觉得不好意思似的。直到现在也是,父母都是通过一些媒体关注我的一些成绩,我不会特别去跟他们说这些,总希望还是他们那个很简单很平凡的女儿。这种感觉会让我很舒服。
4 故乡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逝去的年少时光。现在每年也会回去,总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觉得再怎么熟悉的地方也不是当年的样子了。真的就好像是我们曾经的童年一样,逝去了就逝去了,装嫩装得再像也绝找不回曾经的感觉。所以现在我时常会很害怕回家乡,童年时特跋扈的小伙伴都已经本本分分了,父母上了年纪脾气也越来越温和,有次偶遇曾经中学时的一位老师,当年多么阳光的一位小伙儿,如今头发白了好多。有时从家乡返程,在飞速的高铁上,偶尔落下泪来。总觉得好多事情就这样回不去了。
5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一个情感经历丰富的人?
答:有次访谈有位读者好奇地问我“没谈过N多次恋爱结过N多次婚,你哪来那么多丰富的感触啊!”当时一位朋友就替我回他道“难道拍鬼片的还要天天见鬼啊!”
我属于感情丰富、经历简单的人。正是因为简单,才让我至今仍拥有更敏细的触感吧,经历太多难免会让人麻木。
我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在维护内心的一种简单度,工作之余很少去应酬,也不会天天泡在网上,我的生活很简单,有时候就是靠在窗边半躺在椅子上晒晒太阳,突然就对很多东西有一些细微的感受力。我很珍惜这种感受力,这才是上天给予一个文字者最好的馈赠。
6 你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答:其实做女人最重要的是心里要有阳光,心态好了,生活中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7
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女性问题?
答:真正的性别启蒙或许是从《红楼梦》开始,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开始读红楼,瞬间就被里面各式各样的女人给迷住了,各种的美与风情,让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对审美开始萌动的女孩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无限的热爱。直到现在我也经常跟周围有女儿的朋友说“一定要让女儿读读红楼,这会让她从小觉悟做女人是一件很美丽的事。”
后来我从外企辞职写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的主题就是“问题女人的情感故事”,虽然那本十年前的书至今也未出版,却给我今后的职业奠定了一个方向。到如今我收到的读者来信不下十万封,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血肉充盈,每一个女人的眼泪都满含着感情。女人在感情中会更义无反顾,甚至有一种壮烈的情怀,我们都是女人,让我变得越来越爱这个行业。
8 你最欣赏《红楼梦》中哪位女性的智慧?
答:红楼中聪明的女人很多,真正能称得上智慧的,只有贾母。这个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寡居的女人,能够把日子过出花来,正因有她,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得以风情地成长着,那样一个豪门幽宅也有了亮色。所以我一直提倡女人能够自己跟自己玩儿,快乐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内心情趣的反射。我在很多女性提升课程中都会专门讲到贾母,她真的很值得现代女性去学习,尤其很多现代女性,经济充裕之后,生活质量却丝毫没有提升。生活的品质才是对一个女人生活能力的终极评判。所以女人不仅仅要有才,还要有情,最好是有才情,才情是女人永远穿不破的衣裳。
9 你有钦佩的女性吗?
答:喜欢的女性有很多,古代的像红拂和卓文君,都属于那种敢爱敢当的女人,我喜欢在感情和生活中主动又热情的女人。去年我曾发起过一个“2月28+1中国女性表白日”的活动,就是号召女人们也勇敢地把心底的爱恋说出来,我一直觉得女人向男人表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非觉得这事儿丢脸,那说明一开始就把女人放到了被动弱势者的地位上。其实女追男真没什么不可以,关键还是女人内心的自信程度。
另外还有撒切尔夫人。这个原因有点特别,因为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特别积极的孩子,很少愿意主动去把自己暴露在人前,在我印象当中,从来没有坐过前排,不论什么活动,好像都喜欢静静地坐在后排,与人群有些距离。不过现在已经变得比之前积极多了。而撒切尔夫人属于那种“永远只坐第一排”的女人,可能是因为差异形成吸引力吧,我从小对自信而强势的女人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敬佩。
10 你觉得韩剧中那种浪漫的爱情故事在现实中可以实现吗?
答:可能现实中你也会遇到白马王子,生活中也是会有奇迹的,但王子也一定要吃喝拉撒,任何爱情一旦追究到细节,也就不够浪漫了。韩剧中的爱情之所以浪漫,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他们化好妆的一面,但卸妆后的部分才叫生活,偶像剧的最终,灰姑娘一定能遇上温柔又多金的王子,从心理层面看,常看偶像剧或多或少会影响择偶观,容易与现实脱节。此前在韩国访问期间,与韩国海外文化宣传院的禹真荣院长进行座谈时,也特地聊到韩国偶像剧,他幽默地说:“韩剧中的男人是我们真实的韩国男人学习的榜样。”很有趣的答复。这是男人的心思,觉得那是梦,脱离现实。可作为一生如一场梦的女人们,却是在潜移默化地受着模板化爱情的影响。
11 你认为高情商是怎样修炼的?
答:这一定是跟生活环境紧密相关的,甚至包括原始家庭的相处模式,也跟你周围的交友环境有关。某种程度上讲,你周围的人决定了你是个怎样的人。情商不是书本上来的东西,它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演练。
12 如果你面临抉择,智慧、感情、容颜必须放弃其中一项,否则就会失去生命,你会放弃什么?为什么?
答:会舍弃智慧。对女人而言,感情和容颜是必需品,但智慧是奢侈品,有时候想想,过简单的、傻傻的生活也蛮好,智慧在让你获得更好自我的同时,也一定有为它承受代价的一面。生活中很多女人都是这样,不聪明也未必智慧,但就安于平凡,把手头的一份小日子过好,其实就蛮好。
13 你如何理解幸福?
答:幸福是我能享受上天给予的一切。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很多东西,但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懂得欣赏和享受它们,我们总在追逐一些我们认为好的东西。能幸福的人都是野心不大的人。
14 感到迷茫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答:哭。我常说自己是一个资深眼泪依赖症患者,爱哭是我从小的特性。而且我哭起来是那种极有耐力的类型,一哭起来一两个小时不成问题。有时迷茫了焦虑了,就把自己关屋里大哭一场,眼泪能洗干净很多彷徨。心里的垃圾倒空了,眼前的世界就清晰多了。我以眼泪来解压。但有一点,我绝不在人前哭,再难受也强忍着。所以周围很多认识多年的朋友,有时听到我也爱哭时,都觉得特别惊讶:“你没那么脆弱吧!”其实这跟脆弱不脆弱没关系,主要是我这人挺好强,有时候挺害怕在别人面前展露软弱,所以我老觉得内心有两个自己,感性和理性总在打架中。
15 你的业余爱好?
答:最大的爱好是读推理小说,紧张、刺激、调动全部脑细胞,那种感觉比恋爱还过瘾。
16 你怎么评价当下流行的成功学?
答:成功学最可怕的是刻了一个大模板,把不论什么型号的人都往里面塞,所以天天研读成功学的人大多数也没成功,因为成功的前提是你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成功要是光靠教就能教出来,那可能满大街都是首富了。
而且我一直认为,人最需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成长。成功遵循的是别人的判断标准,成长则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大家都在跟风地去生活、去成功,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可内心的稚弱,依旧存在。
17 你的金钱观?
答:我的课程里,一定有一章节是关于女人理财的,可能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太多不幸福的女人,觉得女人的最后一道保障一定是钱,感情都会有变旧的时候,但物质能让你赢得更多尊重。每次想想这些,也就觉得辛苦赚钱有动力了!
18 你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答:我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生活的人,这些年来一直很忙,对我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所以理想的生活状态当然是,我终于某天可以给自己做做生活规划,偶尔也报个兴趣班。不是永远处在赶路的状态。
19 如果第二天早上醒来你可以获得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是抽象的比如能力、品质,也可以是非常具体可感的),你希望是?
答:希望能具有分身的能力,分一个自己出来继续做“苏芩”,另一个自己想干吗干吗。这样似乎就活过了两个人的人生,哈哈似乎有点贪心哦。
苏
芩:女,著名作家,历任媒体主编、国内多家电(视)台、平面媒体特邀顾问。她长期以大视角关注女性发展,关爱女性成长,为女人立言,其“苏芩女学馆”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流量最大的情感交流空间,吸引超过六亿人次访问,备受年轻读者追捧。代表作有:《30岁前,最好的修行是恋爱》《非常品红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