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创作谈  关于 《风铃》 (二)刊

(2015-07-20 09:31:09)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关于《风铃》

    读者总希望知道作品之外的一些信息,于是写创作谈便成了作家的一项任务,而写来写去,也就写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常常是敷衍成篇言不及义。而这篇《风铃》怕也是比较难谈的一篇,因作品始终行走在一条模棱两可的边界上,是耶?非耶?让人难以揣摩把定。

    或许世间很多事物的边界本来便是模糊不清的。比方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快饿死了,跑到街上去抢钱买食物充饥,结果被抓,成了少年犯。这是一个简单如符号的案例,然而在对此案的认识上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情感指向会因人而异。

    本篇《风铃》的故事当然比上述故事要复杂得多,然而给予人们的心理叩问并无太大差异:惩罪与救赎,此耶彼耶?民工“解放鞋”为挽救得重病的孙子的生命无奈铤而走险,绑架了常老板的爹,却阴差阳错绑错了人;又因这个绑错了的修脚工老杜不计前嫌情真意切的劝诫,“解放鞋”始认识到自己的罪错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故发誓收手。到此,按说事情已经了结,一笑泯恩仇。然而又并非如此,是实际并未受到什么伤害的常老板心有不甘,遂报案且采用贿赂手段责成公安擒拿未遂歹人。错了吗?并未,从法律的角度说犯罪未遂也应担责,不成想本案真正的“苦主”老杜却有另样心情,一是觉得“解放鞋”已悬崖勒马,二是对他一旦被判入狱他的病孙子便注定要遭殃的于心不忍,于是执意不肯讲出可以抓到“解放鞋”的线索:风铃。那么他对了吗?也未必。从法律上讲,如此是“包庇”了歹人“解放鞋”。瞧,事情便纠缠于法律制裁与怜悯宽宥的边界上了,两相对峙让人蹉跎喟叹。

    所以写这篇小说是因为认识到当今社会让人莫衷一是的事情太多太多,是与非、善与恶交集在一起,让人难以辨识。人们的内心在“边界”上徘徊挣扎着,无所适从。久而久之,许多社会事务便模糊不清了。

其实,许多社会事物的是非善恶界限是清楚的,问题是在于如何做出选择。然而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当下社会,一事当前人们的不二选择是趋利避害。利是行为指南,利是基本点,如作品中的常老板与警察,尽管以法律为名义振振有词,实际上所坚持的都是对利的考量。我们说,尽管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天性,但也要有度,不可泛滥成灾(事实上已经成灾了)。利害利害,一旦失度便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害人又害己。常老板凭借权势节外生枝导致他爹二次遭劫致死,近乎黑色幽默,难道不就是踢进自家球门的乌龙球?让我们庆幸的是天地间终归还有老杜这样内心温良舍己利他的“珍稀动物”,尚能让我们感到一丝慰藉。如同在暗夜里倾听到那清脆悦耳的风铃声。

无独有偶,本人发表于今年第七期《山花》上的《对口词》,写了一个同属“珍稀物种”的冯秘书。尽管有“重复”之嫌,却也传递出本人对当下社会的价值失衡“精神崩盘”的深深忧患。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