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龙: 批评的理性之光

标签:
文化袁龙批评的理性之光文学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批评的理性之光
诚如傅雷论张爱玲小说时指出:“无论哪一部门的艺术家,等到技巧成熟过度,成了格式,就不免要重复他自己。”莫言也好,贾平凹也罢,包括郭敬明等作家,都有这种倾向。所以李斌在每部书的序言中,都表达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对作家的鲜明态度,爱憎分明:对这些作家创作中的优点褒奖肯定,对这些作家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批评一针见血。
弗莱在 《批评的剖析》中指出:“批评的要义在于,并非作家不知道他所言说的,而是他不能言说他所知道的。”批评家的责任在于将作家不能言说他所知道的部分指出来,以便对作家的创作提供反思,也为读者的阅读提供指导。因此,在三部书中,编者注重在对作家作品进行个案批评的基础上又进行宏观批评。除了对莫言《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作品进行个案批评,也从性、欲望、文化、感觉等方面进行宏观审视。《贾平凹创作问题批判》也是在《秦腔》《怀念狼》《古炉》《高兴》等作品的个案研究之后,从文化、欲望宣泄与创作观念、“道行”的炫惑等几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郭敬明韩寒等80后创作问题批判》则对郭敬明、韩寒、张悦然、春树、李傻傻等“80后”代表作家进行个案分析,又从消费主义、青春文学、“80后”的现状与未来等角度进行历史的辩证的批评。三部批评集的框架和内容体现了编者对批评对象及现有研究情况的深入研究。而读者也可以从这三部批评集中发现自己在阅读这些作家作品时所面临困惑的答案。如果这些作家能够正视这些散发着理性之光的批评并在创作中进行反思,我想,他们可能会在将来为读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前一篇:武 歆: 星空下的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