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大师以养精神
□ 作者: 陈
辉
原载:《北京晨报》2015年7月12日第A17版
|
|
|
|
“干我们这行,没点使命感,还真干不好。”武学一边说着,一边翻弄着刚出版的“天才艺术家”系列,作为时代华文书局常务副总经理,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编辑”。
“天才艺术家”已出版了10本,未来还将推出10多本,每本介绍一位西方绘画史上的大师,并附有其主要创作的图片。在这个过于繁忙的时代,出这样的书,可能赚钱吗?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书中每张插图都印得异常逼真,几可与专业画册比肩,费这么大工夫,会有几个读者买账?
国人对西洋画的认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乾隆曾惊叹于郎世宁的造型水准,却又嫌他的画品格不高、缺乏意境;康有为是最早发现油画价值的主流学者,他坦率承认,与油画相比,中国画颇有不足;然而,到民国时,中西画法之争又被莫名其妙涂抹上民族主义色彩,我们又回到了西画写实、国画写骨的旧思维中……直到今天,国人整体油画鉴赏水准依然偏低,不知道其中也有意境,也有精神,也有思想,也有空灵。好油画从不模仿自然,它展现的是人类心灵的挣扎、苦痛、绝望与坚持。只是我们不懂西方油画大师们的语言,面对伟大作品,我们脑海中常常是一片空白。
我们始终没觉得油画与我们的生命相关,作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对它有所了解、有所继承,否则,我们的灵魂将被野蛮与荒芜所占据。
因为外行遍地,国内的西洋画普及读物往往劣纸恶墨,无法表达作品原本的震撼力,只好靠文字介绍来弥补,可“说明书”再详细,也无法替代真正的欣赏,而欣赏力缺乏,又有谁会把你当成是一个文明人?
从这个意义上看,武学确实做了一件有使命感的事,不论会成为“先行者”,还是会成为“先烈”,“天才艺术家”总是拉近了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距离。
大师精神,烛照千古。在今天,我们景仰大师,绝不仅是本民族的大师,而是全人类的大师,正所谓“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只有兼收并蓄、登高望远,才有可能成就大格局、大智慧。
那么,不妨就从“天才艺术家”开始。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