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学作品里的语感魅力
(2015-07-11 09:57:00)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观行照度不仅用于写作还要用于阅读与生活。不管是谁的文字,如果语感不对口味就要立即放下一个字都别在看它。优秀作家影响力主要来自其作品的语感,那是不以获得过什么奖项或拥有多少粉丝为标准的。哲学尤其宗教哲学给予方法或技巧,史学尤其阶级史学给予故事与立场,文学既是它们的父母也是再生父母!”这段话来自马竹先生的微博。对于文学作品,结构、情节、视角、主题、立意等等谈论诸多,却少有谈及语感在文学作品里的重要性。如果说结构是作品的骨架,主题和意志是魂,那么语感如一个人的整体外貌一样,就是作品的外相。
语感为什么这么重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文字里会体验到,被某些文字吸引视线的同时也吸引心灵,会有视觉效应。譬如,“每天清早,我脸对着墙,还没转过身去看一眼窗帘顶上那条阳光的颜色深浅,就已经知道今天天气如何了。街上初起的喧闹,有时越过潮湿凝重的空气传来,变得暗哑而岔了声,有时又如响箭在寥廓、料峭、澄净的清晨掠过空旷的林场,显得激越而嘹亮;正是这些声音给我带来了天气的讯息。”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废纸堆中,这是我的love
“就在那时他辨出了一股气息:街道两旁苹果树正怒放着第一批鲜花,苹果花香强烈地冲荡着,呛着人的嗅觉。伊犁河上翻着浑浊的野性的浪。伊犁河的浪头上也狭带这同样馥郁的苹果花香。沿着原野,沿着天山,沿着白杨林里那一排排涂成淡蓝色的小屋,苹果花香在放肆地奔跑和冲荡。”
语感从哪里来?有时会读着某个书写者的作品会想起另一个书写者,联结这个思维通道的是语感里的情味。作品的结构和修辞可以模仿学习,而语感模仿学习不来,是可以训练得来。我们说一个人的外貌或气质优雅,或儒雅从容、婉约温柔;这些外感特征一如极具个体色彩的语感,带有个体个性的气质。经典、优秀作品的书写者是深谙如何把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到吸收高度浓缩、内化。需要心理、情感、思维、理解、判断、修养、学识、阅读和日积月累的沉淀等等,以庞多的组件来构建与书写主题契合的语感。赋予文字得体相宜的外相,也是作品忠实反映和存在的映衬。设若不注重语感的文字,如同衣衫不整的人不会让人生出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