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情报告》: 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特征

(2015-05-21 17:21:24)
标签:

文化

《中国文情报告》

文学创作整体上

呈现出故事中国化特征

分类: 自由点击
《中国文情报告》: <wbr>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特征

 

文学创作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特征

 
 
作者: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5年5月20日第1版

    

    本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白烨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14~2015)》日前在京发布。该报告认为,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变动不居的文学,因不断添加新的元素,混合新的关系,凝聚新的力量,在日新月异的变动之中,样态更加丰繁,关系更其复杂,格局更为缭乱,场域更显喧嚣了。持续不断地“新变”,已是当代文坛的常态化与主旋律。

    《中国文情报告(2014~2015)》设总报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戏剧、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坛热点等10个专题和附录资讯,分别对2014年中国文学、文坛发展与走向、现象与成果、经验与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细致的扫描。报告指出:从宏观层面上看,2014年的各类文学创作在题材的丰繁与多样,整体上呈现出故事中国化,讲述本土化,艺术本色化的突出特征。

    长篇小说的年度分体报告,在“乡土故事”“都市故事”“人文故事“三大板块,分别提及了贾平凹的《老生》,关仁山的《日头》,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孙慧芬的《后上塘书》,刘心武的《飘窗》,王跃文的《爱历元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刘醒龙的《蟠虺》,宁肯的《三个三重奏》,阎真的《活着之上》,徐兆寿的《荒原问道》等作品。这些作品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关切现实背后人们的心理现实与精神境况,在人的心绪与时代情绪的探悉与把握上,更具锐意与新意,也更见深度与力度。

    在中篇和短篇小说、纪实文学、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方面,各分体报告在描述年度创作面貌的同时,都对该年度的重点与亮点作了勾勒与点评。如中篇小说沉潜于生活的深处,切近着生活的变异与时代的更替。短篇小说力求以“浪花”显现“激流”,以“尺幅”浓缩“万里”。纪实文学越来越能承载重量和负重前行,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建设、民生和民计工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举措,在纪实文学写作中,都有及时而生动的反映。散文写作中,那种或在往昔岁月的缅怀中寻绎文化气脉之传承,或在蹉跎岁月的回望中探悉人生真谛之底蕴的取向更为彰显。诗歌借助各种诗歌活动和各种传播方式,使向来被看作是“阳春白雪”的新诗,得到了在所有文体里最为大众化的发展与普及。戏剧经由小剧场的蓬勃兴起,获得了较多的受众与稳定的市场,但年轻受众的增多,以及他们带有的时尚性乃至游戏性的趣味,却使这种表象的繁荣暗藏了危机。网络文学由强化管理和做强市场,表现出“规范化”与“主流化”交相辉映的基本走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