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8,65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自由: 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2015-05-16 13:00:00)
标签:

当代文学与昭通

昭通作家群

文学自觉

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分类: 自由评论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wbr>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从“昭通作家群”看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艾自由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在昭通这块滇东北热土上,磅礴的乌蒙群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昭通文学。作为21世纪崛起的一个门类相对齐全的区域性作家群,“昭通作家群”的发展趋势比较有力地印证了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

一、小说在“再现现实”中寻求突围

(一)“底层叙事”的本土化和深开掘

这是昭通小说引人特别关注之处,也是制约昭通小说向纵深推进的瓶颈。对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得主夏天敏来说,其“乡村情结”来源于他所认定的 “苦难是我永不背离的主题”的一以贯之,来源于 “热爱家园”的故土情深和悲悯情怀。这种“乡村情结”的特点表现为对乡村人和事多层次的批判角度、多层次的意义交融、多层次的主题呈现。 “乡村情结”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打内容,从书名来看,《乡场上的皮匠》《乡村雕塑》《飞来的村庄》三部中短篇小说集,浓厚的乡土气息带着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其中篇小说代表作《好大一对羊》原载《当代》2001年第5期,是将黑色幽默与反否叙述综合运用来表现“羊吃人”悲剧的现实主义题材名篇,是以动物视觉来写的扶贫题材。文中,我们看到了地区刘副专员送给大荒山乡黑凹村结对扶贫的德山老汉的一对外国羊“约翰”和“琼斯”,怎样从“样板羊”“致富羊”变成“政治羊”“ 致贫羊”,看到了养羊成灾、扶贫成祸导致的一贫如洗、家破人亡。看到了老百姓对官员的无奈敬畏,看到了官样扶贫的作秀给老百姓带来的实际累赘,看到了美好初衷和实际灾难的根源在于长官意志和曲意迎上的无聊官风。虽然续《好大一对羊》之后,夏天敏又写出中篇力作《土里的鱼》《下山去充电》《时光里的银子》,逐步形成了独特选材、深广讽喻、质朴幽默的创作风格,是“昭通作家群”中的中篇小说圣手,但究其影响力而言,似乎还是没有在超越自我中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曾令云以昭通的地域为背景,1995年至今出版了12部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昭通出版长篇小说最多的作家。《浮世幻影》《怪胎》《云兴街》写的是昭通的尘世,《龙卢演义》《龙氏家祠》《姜亮夫》《罗炳辉》《李家花园》《天堂之门》写的是昭通的人物,《豆沙关》《小草坝》《乐马厂》写的是昭通的重镇。以数量而论,一个作家采用长篇小说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绘、观照、反映、剖析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实,曾令云可算是云南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人。其长篇小说虽然在写法上各有千秋,但写的都是昭通的人和事,特别是在叙述语言上使用了大量的昭通方言,地方风味非常浓郁,可读性较强。但是曾令云基本每天4000字、每年一本的高产,对作品精雕细琢不够。倘若仔细推敲,作品当更精致!面对昭通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巨大的生存压力,夏天敏、曾令云等本土老作家代表和季风、吴运强、吕翼、刘平勇、沈洋、朱镛等中青年作家代表一样,不是简单地展示苦难、欣赏苦难,而是超越苦难、理解苦难,将苦难变成一种自觉践行“团结奋进、热爱家园、无私奉献、只争朝夕”的“昭通精神”动力。但是“底层叙事”书写的本土化特色的鲜明和深开掘的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暴露出来。如何实现“底层叙事”的鲜明本土化和深开掘的有机结合,将是昭通小说实现突破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都市小说”的欲望化和批判性

昭通当代都市小说一直是昭通当代文学的软肋,近年来有所拓展。从昭通本土青年作家吕翼来看,其都市题材小说的深开掘、涉及的多领域、写作的高技巧体现出来的小说批判精神,无疑给我们某种如沐春风之感。有对城市家居现实与另类生活的批判、对城市官场权色交易和从政心态失衡的批判、对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网恋无所适从的批判、对都市金钱至上爱情观和爱情陷阱的批判、对城市现实生活与欲望彼岸的批判。而对城市无序之序和有序之序错位批判的短篇小说《行走的秩序》最有影响,其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其深刻寓意,就是通过对城市交通无序之序的无情揭露来对社会的无序之序进行坚决批判,同时让读者真切体会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真理战胜谬误的艰辛不易和势在必行。而在傅泽刚一系列的“昆明都市小说”中,春城这个西南大都市的独特韵味和都市人的性格特征,在昭通小说家笔下逐渐清晰、丰满起来!傅泽刚的“昆明都市小说”均为中篇,有滋有味,富有昆明地域特色。小说大多采用第一人称和昆明真实地名,调动自己作为画家得天独厚的艺术积累,尽力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让小说真实起来。这不是小说技巧,而是真实生活的文本再现,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生活的启示。其中最典型的是其小说处女作、又是其小说成名作《夜色降临》,其中的景区街道、娱乐场所、酒店饭馆,全是“确有其名”的滇池、海埂、西山睡美人、昙华寺、东风广场、滇池路、北京路、红都娱乐城、难忘时光舞厅、昆都、浪漫故事酒吧、高原大浴场、春城酒店、秦朝瓦罐、小肥羊火锅城等昆明地标,让熟悉昆明的读者和昆明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是否“确有其事”的阅读欲望和是否“确有其人”的阅读联想。傅泽刚别具一格的“昆明都市小说”,从一个侧面显示了 “昭通人在昆明”的旁观者清!

(三)破解“雅俗共赏”难题

怎样打破 “雅”与“俗”的鸿沟,写出直逼心灵的小说力作,实现“雅俗共赏”,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昭通小说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昭通小说在“再现现实”中寻求突围的关键所在。

二、诗歌在“表现自我”中张扬个性

(一)高扬理想主义旗帜下的“高原诗”

生于高原、长于高原,出门见山、山外有山。生活在滇东北高原的昭通诗人大多为理想主义者,高原自然成了他们的环境认知和感知世界的源头。滇东北高原无疑是昭通诗人的诗歌矿藏,雄奇的山峦、奔腾的江流、炊烟中的村庄、静谧的森林、游牧的牛羊和云朵,一块坚硬的石子、一只飞翔的鹰、一句火辣辣的山歌,都是他们诗歌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诗歌里浸润和绽放。就其特质,高原诗的语境和高原的地理地貌一样,厚重、结实、雄浑、辽远,甚至苍凉、沉郁,展示的是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这是高原诗歌的文化品质和思想依托。昭通诗人们的诗歌,彰显了这种文化和精神,也具备高原的质地和力量。20082月,傅泽刚发表在《诗刊》头条并被《新华文摘》转载的组诗《大高原》,“以云南红高原为原生背景,展示了云南红高原苍凉雄浑的意韵,成为云南元素的地域符码和精神地理坐标,并为文字输血,壮阳了诗歌,表现出大气大美的诗歌精神”,荣获“中华魂”全国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可视作傅泽刚 “高原诗”创作的代表作。以傅泽刚为代表的昭通“高原诗”表现了昭通赤子对乌蒙群山的一往情深,具有浓郁的滇东北高原的乡土气息,是“云南精神”的诗意呈现。傅泽刚的“高原诗”在全国的冲击波,对昭通其他诗人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雷平阳、陈衍强、尹马和夏吟等人。

(二)在“表现自我”中百花齐放

在昭通,许多文学爱好者是由于爱好诗歌而喜爱文学的,昭通文学最早也是由于昭通诗歌而声名远播的,不少诗人诗作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雷平阳作为当下诗歌界倡导的“草根性和地域性写作”及“中间代”诗群代表性诗人之一,其诗歌绚丽雄奇,奔涌着生命力。他总能在那些粗砺而渺小的细节中,发现生命的欢乐和悲怆。其诗集《云南记》201010月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授奖辞认为:“诗人怀着一颗大爱之心,在云南的大地上穿行,在父老乡亲的生命历程中感悟,在现实的土地和历史的星空中往返,打造出一片神奇、凝重、深邃的诗的天空,流贯其中的精神则超越了地域限制,而具有普通人性的价值。”樊忠慰自19918月在《诗刊》发表处女作《短诗五首》以来,《诗刊》基本每年都要发表他的诗歌,至今单在《诗刊》发表诗歌就逾百首。2001年樊忠慰的诗集《绿太阳》出版后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后荣获第四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樊忠慰的诗歌是其天真淳朴心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许多诗句如同梦呓,极富人生哲理,特别是其诗歌鲜活的口语、灵动的意象、泣血的咏叹很难进行深度破译和贴切解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人回味无穷。麦芒的一行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原载于197910月号《诗刊》,是第一首在《诗刊》上发表的昭通诗歌,不久在《作品》等刊物引起艺术争论,19951月因被湖南美术出版社暨宁乡新华彩色印刷厂侵权确认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案”,从而创“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一次性获赔1000元,创造了迄今中国文稿每个汉字111元“稿酬”的最高纪录。这首微型诗及其各种评论文章迄今已频频出现在《羊城晚报》《读者文摘》《报刊文摘》和《新诗三百首》《中国当代绝妙微型小诗赏析》《中国微型诗精品大观》等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和诗歌选本中。作为 “中国微型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麦芒的另一贡献就是对现代四行体诗的探索与实践,2000年出版的《麦芒四行体诗二百首》是我国第一本以“四行体诗”命名的诗歌专集。陈衍强的口语诗平白如话、善于调侃、诙谐幽默,喜欢用真人真事入诗,善于描写老百姓辛酸又充满温情的生活,让诗歌产生“含泪的微笑”式快感是其诗歌的独有魅力,是“欧.亨利手法”在诗歌中的娴熟运用。2006年诗集《英雄美人》获第五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诗歌类一等奖。2007年陈衍强被卷入诗歌“梨花体”创始人纷争以至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出后随着对“羊羔体”的非议,“梨花体” “烟枪体” “羊羔体”又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夏吟是云南女诗人代表之一,其诗歌充分融合我国古代“诗缘情”和“诗言志”两大诗歌传统的优长,唯美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讲究语言美和意象美,意象很明朗化、很生活化,好读易懂,但又入木三分。夏吟诗歌因充盈其间晶莹的纯真气息,从而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独特天空。徜徉在夏吟或委婉曲折、或绵里藏针、或含蓄深沉、或直抒胸臆的自然天成的诗歌里,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代表诗集《一滴血的温度》为我们呈现的,是率真、大气、哲理的独特诗歌魅力。尹马的诗歌先锋意识强,富有钢性,讲究力度和硬度。诗集《尹马诗选》中的诗如崇山峻岭、奇险奇峻,也不失良醇甘露之清洌、小桥流水之顺畅,把抒情蕴含在叙述的诗歌中,在浪漫的思绪里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故有论者认为尹马是一个“乡村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鼓励个性,诗人赏识别致。昭通代表诗人雷平阳、樊忠慰、傅泽刚、麦芒、陈衍强、夏吟、尹马的大量诗歌被收入各种诗歌年选和重要诗歌选本,关键在于无论高原诗、哲理诗、抒情诗、口语诗还是长诗、小诗,各行其道,各有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另外,李骞、沈沉、成忠义、夏文成、陈卓、李果、王单单、影白等人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业绩也令人刮目相看。

三、散文在“表现自我”与“再现现实”中左右徘徊

(一)雷平阳的“新散文”与淡墨的“诗散文”

雷平阳的散文习惯以一种风尘仆仆的行旅风格,测量大地的胸怀和灵魂的重量,具有独秀于林的风格特征,被推为青年“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其散文入选过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代表散文集《云南黄昏的秩序》获第二届昆明市 “茶花奖”金奖和第五届云南省政府文学奖二等奖。淡墨的诗散文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加入了诗的元素后包孕着诗意的散文,但比诗的容量大,比散文的意境深远,从而更具诗情画意的特质,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取材点多面广,自然、土地、景色、校园、人物、情感、人生、故乡皆可入文,真正做到了在诗散文的创作上文体意识自觉化、题材把握多样化、艺术手法成熟化、文体文本实证化,从而逐渐为专家和读者认可和喜爱,200810月《淡墨散文精品选》因为中国提供了第一个诗散文的文体文本荣获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另外,阮殿文、刘平勇、黄代本的乡土散文以其浓郁的“乡土气”与“文化气”受到关注,杨琼的休闲散文则是因为以情感人的魅力与说我世界的精彩受到青睐。

(二)在无法超越自我中散文日趋边缘化

昭通散文作者众多,昭通作家中不少人把写散文作为主攻小说、诗歌的前奏,除上述几位外,个性化和有影响力的不多。昭通散文最大的弊端在于“表现自我”的“小女人散文”和“小情感散文”大行其道,而“再现现实”的“大我” 而又无法超越自我,最终使散文在昭通文学中最脆弱而日趋边缘化。正如《文艺报》总编辑、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所言:“面对疆域无限的散文,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在我看来,散文除了它的‘兼容并蓄’外,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同时又是一种极为脆弱的文体。我们可以谈论的,正是蕴藏在这种文体中令人心动的脆弱性。散文的脆弱在于,它是一种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艺术形式,散文中的‘小我’过分狭隘,我们就不会与其中表达的感情沟通;散文中的‘大我’过分夸张,失去自然与亲切,我们又会敬而远之,无法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四、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并行不悖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认为:“网络文学的繁荣是由千千万万作者的辛勤写作共同营造的,对优秀的网络作家、作品进行细读、分析,呈现其文学价值,使之经典化,与众多的平庸之作区分开来是当前网络文学研究急需面对的问题。”深阅读需要纸质文学的纸香味,浅阅读迷恋网络文学的互动性。昭通的网络文学虽然发展缓慢,但最有名气的网络作家叶听雨,2005年接触网络文学平台,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枪长》,免费连载近50万字后收到第一笔电子版稿费,从此一发不可收。2006年签约17k中文网,连载长篇小说《脸谱》《仙人板板》, 20089月长征出版社推出35万字的纸版《脸谱》, 20094月长征出版社又推出32万字的纸版《脸谱:大结局》,20096月《脸谱》荣获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文在线主办,《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和17k文学网承办的 “全国网络文学10年盘点”十佳优秀作品奖、人气作品百强奖。《脸谱》集文学性、娱乐性和可读性为一体,因对社会转型期官场生活和人性脸谱般的复杂性比较立体深刻的展现和揭示,使我们既看到了以朱自明为代表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真小人”,看到了以白武为代表的“既要当婊子,又要树牌坊”的“伪君子”,看到了以朱自强为代表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君子”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各态人物。不管作为网络长篇小说,还是纸质传统长篇来说,当之无愧应列入“70后”的优秀长篇小说行列。但是,由于《脸谱》首先是在17k文学网签约连载的,叶听雨在网民们“更新更新”的强烈呼唤下, 20069月一再发表更新说明: “每天更一争二,老叶很努力,态度很端正,码字很辛苦,跳票很正常!”“存稿没有了,写一章更一章,为求质量,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我不能昧着良心骗字数,为了写好脸谱,希望大家能理解老叶!”说明尽管网络连载要求更新的压力很大,但叶听雨是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求数量,关键不是很了解官场的有些体制和规则,而为了场景再现又写得太细致入微,构思欠到位,导致漏洞也不少。

五、文学评论如何与文学创作并驾齐驱

总的来看,昭通的文学评论以昭通学院为大本营,与文学创作相得益彰,是昭通作家群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客串者多、专攻者少,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宋家宏对“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整体把握和重点作家分析多有精辟的独到论述。2004年在“云南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宋家宏的发言引起了全国著名作家们的关注,贾平凹在听了发言后说,“从创作方面看,与‘昭通作家群’相比较,‘商洛作家群’缺乏一两个很好的评论家,一个作家群的成长需要有好的真正建设性的意见。‘昭通作家群’之所以不断在成长和进步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像宋家宏这样的文学评论家。” 200810月,刘廉昌出版的《走进昭通文学——昭通文学创作研究》在对三十多名昭通本土老中青作家作品研究和赏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昭通作家创作思想的演变与发展、创作风格的论述,对昭通文学创作进行了总体透视,是第一本见证解读在中国文坛颇有影响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的文学评论专著。正因为“昭通文学现象”在云南、在中国,都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个案,2011年以来以“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两个课题组引起关注。一个是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昆明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冉隆中为组长的课题组,以昭通本土青年评论家为主体,采取文学普查与典型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点面结合”方式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已于201311月由冉隆中主编,以《昭通文学三十年》为书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个是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李骞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以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为主体,采取代表作家、诗人个体研究为主的“选点突破”方式进行研究,课题成果已于20146月由李骞主编,以《文学昭通》为书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个课题组坚持自己的真诚立场,在文学评论如何发出自己的独立声音上苦下功夫,两个课题成果2013年、2014年相续集结成书出版后必将对助推昭通文学提供不少新视觉和新参考。当前比较活跃的还有艾自由、尹宗义等昭通本土青年文学评论家。当前昭通文学批评的弊端是批判精神不够,特别是对“昭通作家群”的不足挖掘不深,对“昭通作家群”的未来深入思考不够。

六、文学自觉性下的“突破”与“超越”

铸就一批经典文学,成就一批文学大家,是昭通文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昭通作家的努力方向。在“昭通作家群”撑起云南文学创作半壁江山的欢呼声中,大家最关心的是昭通作家群究竟还能走多远,“昭通文学现象”能否再创辉煌?“昭通作家群”的优势在于有文学自觉性,有“想法”的作家、诗人、评论家不少,但与“北京作家群”“上海作家群” “江苏作家群”“湖北作家群”“河南作家群”等文学劲旅比较而言,存在知识面还不够广、视野还不够开阔、创作气度还不够大、体验生活还不够深入、读书与思考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解决好关注苦难现实抒写五彩人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建立宏大叙事展现昭通文化底蕴的问题、还没有在全国算得上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等不足或问题。 “突破”自己与“超越”他人成为“昭通作家群”要想在全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推而广之,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让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有“想法”没“办法”,中国文学与以法国、英国、美国、瑞典、德国为代表的欧美文学的差距何尝不是如此!虽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犹如给中国本土文学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中国文学要想与世界文学接轨,像欧美文学那样占据主流地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阎晶明. 散文:脆弱的文体. 新华文摘2004(9) .

[3]周志雄. 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作者为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原载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李骞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与昭通20154月第1云南省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