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呈现内心与世界的多重景象
(2015-05-11 11:17: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文学是人学,它必须永远面对我们幽深、复杂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都交织着过往的经验、现在的境遇与未来的幻想,折射着这不断变幻的外部世界。作家赵彦说得好,“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很多事件是彼此联结,彼此为因果的,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是我们今天之所以为今天的材料,所有的过去都是现在的线索,所有的现在都是未来的箭头;而所有的人,也都是一些彼此反映的镜片,他们在对方的身体里看见自己,在自己的身体里反射他人,如此斑驳!如此多重!”因此,讲述一个线条清晰的故事或许并不是首选,关键在于能够提溜起那条网结重重的线,为我们呈现内心与世界的多重景象。
赵彦的《滑翔机上的男人》表面看来只是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对情侣到一个异域的景区度假,因为男人感冒,他们取消了预定的滑翔项目。但伴随这一故事线索的是芜杂、枝蔓丛生的人物内心风景。这对情侣的准确关系应该是准情侣,因为除了性关系,他们从未正式谈论、定位过彼此的关系,即便所有的外人都会从他们的亲密行止判断他们是男女朋友。小说因此用第三人称“他”和“她”来称呼男女主人公,恰恰在于突出他们关系的不确定性。“他”是刚刚从婚姻中摆脱出来、渴望享受自由的男人,而“她”则是长期在情感上漂泊不定、渴望安定却又对固定的关系抱有某种怀疑和恐惧心理的女人。“他”的心理无疑与“他”与前妻失败的婚姻的阴影有关,而“她”的内心深处则遗留着十四岁时看见父母做爱引发的对性的某种恐惧夹杂着耻感的向往以及对母亲强势性格笼罩下的婚姻模式的叛逆。小说对现代都市男女的情爱伦理做了一种生动、深入的探究。他们渴望亲近又害怕被彼此羁绊,或许只有那两个男孩的情感是单纯、天然的,没有算计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天造地设。
王蒙先生的《奇葩奇葩处处哀》写一个丧偶老人试图接纳新的伴侣的过程。对男主人公而言沈卓然而言,这一过程是打开内心、欣赏不同的异性美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检讨、反省的过程,也是遭遇社会乱象袭扰内心平静的过程。在检讨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沈卓然越发感到亡妻淑珍的可贵品德。比如,沈对青春期碰到的美丽的那老师曾抱有一丝幻想,但在那老师走投无路时却只想着明哲保身,是淑珍的善良挽救了他在那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与淑珍相比,后来邂逅的这些异性虽然给了他知识交流、身体交流方面的新鲜经验,但还是没有那种贴心贴肺之感。连亦怜在两人即将喜结连理之时提出了冰冷、残酷的“霸王条款”,聂娟娟与他的共同语言更多止于言语的狂欢,吕媛的过分主动与强势,乐水珊把他当做免费旅社的房东。历史、现实与内心的多重风景因此在这里汇合,王蒙式的狂欢语言又使得这些风景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之前在中选读过曹军庆的作品,印象不深,本期的《我们曾经山盟海誓》则写出了人心的幽深与狡诈。赵文化利用企业盘整、工作组进驻之机骗取了作为妻子的“我”的信任,办理了离婚手续而后将情妇转正;“我”决定在赵文化新婚之时自杀,借助当年两人在蛊村同生共死的爱情仪式让赵文化在新婚现场暴亡。“我”的报复计划注定无效,蛊村事实上是赵文化的老领导林县长打造的伪民俗村,赵文化是蛊村的最大投资人。人心的狡诈折射出世相的残酷与诡谲。申剑的《白衣胜雪》是一篇厚重的作品,写出了医患矛盾中一个有良心与职业操守的医生何无疆的内心纠结,这一内心纠结与外在环境自然息息相关。机制扭曲造成的药价居高不下,穷人无力负担高额费用导致将不满发泄到医生身上,专业的医闹队伍使医生神经高度紧张,公立医院内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医生积极性的打击,诸多因素都被作者成功地转化为主人公的内心郁结。此外,私立医院的高薪诱惑,医生的职业操守与个人的生存压力的矛盾,都使得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立体可感。这一系列元素都通过何无疆与特殊患者梁小糖的关系串接起来。结尾是温暖的,但依然有一种沉重在里面。
本期推介的三位新锐,除赵彦外,小昌和余同友也都有不凡的功力。小昌的《泡太阳》通过几个人物的故事截面写出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倦怠感与无力感。小说以讽喻性手法突出了两个重复的场景。一是小说开头我高考得了高分,两个好哥们夏海滨和杜文坛到我家喝酒庆祝。但在我后来成了大学老师,他们成了家乡黑白通吃的能人后,我和他们渐渐疏远。二是小说结尾我转行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又到我家喝酒庆祝。小说写出了人心的功利与中国人“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余同友的《逃离》写出了来自乡村的青年人所遭遇的城市生存环境的逼仄和家乡制度环境恶劣导致的“无处可逃”的尴尬境地。张策的《宣德炉》通过女主人公张丽芸——一个前国军高官妻子在特殊年月为保存家庭所做的努力为我们演示了那个时代人心的坚韧与无奈。不管是向掌权者送出还是索回祖传家宝,张丽芸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家庭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尽力保持宣德炉般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