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王美春:汪国真诗之研究成果(国内部分)概述

(2015-05-04 11:36:54)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汪国真诗之研究成果(国内部分)概述

王美春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关注汪国真,研究汪国真的诗,出了不少成果。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因病不幸与世长辞。诗人远去,佳作长存。然而,对汪国真诗的研究,关于汪国真诗的评价之争议并未因诗人逝世而停止。现在,对国内已有的关于汪国真诗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颇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方面以此哀悼汪国真的逝世,另一方面这或许有助于当今读者进一步走近汪国真其人其诗。根据掌握的资料,我对国内他人研究汪国真诗的成果作了一番梳理,并概述如下,希冀有更多的研究汪国真诗的成果问世。

 

      一、研究汪国真诗的专著
      研究汪国真诗的专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论著形式
      研究汪国真诗的专著集中出版于1991年与1992年。其中,主要有周彦文、贺雄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1月出版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雪若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论汪国真的诗  附精选150首》,丽燕、晓梦著、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汪国真风潮:和青年朋友谈汪国真的诗》,雨人著、人民中国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热风从哪里来:从琼瑶到汪国真》,等等。

      这些专著,大都采用宏观阐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汪国真的诗之特色、影响等加以评价。《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先是以《对“汪国真文化现象”的思索》等论文,对汪国真的诗产生的影响等加以阐述,这是宏观上的阐述。然后以“与汪国真对话”这一专题加以微观分析。作者精选了汪国真的佳作,归入“年轻的羞涩”“年轻的潇洒”“年轻的赤诚”“年轻的遗憾”“年轻的感觉”“年轻的深沉”等六辑中,以汪国真的一首诗附录一篇评点的形式,对汪国真的诗加以评析。“一诗一评”,属于微观分析,而众多的“一诗一评”则又构成了对汪国真诗的宏观阐述。《论汪国真的诗  附精选150首》《汪国真风潮:和青年朋友谈汪国真的诗》等也都是如此。
      有些专著在阐述汪国真诗的特色、影响等过程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将“汪国真现象”与其他作家的“现象”加以比较。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热风从哪里来:从琼瑶到汪国真》。此专著从论述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产生的广泛影响谈到汪国真的诗产生的广泛影响,对琼瑶与汪国真作品各自的特色、影响,二者之异同点等作了阐述,让读者在对比之中更进一步地走近这两位作家(诗人)。
      研究汪国真诗的专著,在评价汪国真的诗时大都采用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对汪国真的诗不是一味地褒扬,而是既指出其长处,又指出其不足。《汪国真风潮:和青年朋友谈汪国真的诗》便颇具代表性。此专著在采用较长的篇幅对汪国真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影响力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同时,也指出了汪国真诗的局限,如在诗的内容上存在重复现象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汪国真的诗不可能十全十美,既充分肯定其长处,又指出其不足,令人信服。这也无损于汪国真诗的影响力,且能让读者对汪国真的诗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二)专访等形式
      有些研究汪国真诗的专著,采用的不是论著的形式,而是专访等形式。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李穆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杜卫东著、华夏出版社1992年3月出版的《权延赤旋风•汪国真印象》等。

     《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采用的是“专访”的形式。虽说是采用了“专访”的形式,却具有对“汪国真现象”论述之特点。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两个部分,主要是阐述汪国真诗的影响,对汪国真文化现象的透析;第三、四两个部分,精选了汪国真诗的佳作;第五部分,汇集了读者有关汪国真的评价。尽管采用了《专访汪国真》副书名,但从其内容来看,此书实际上带有论著之彩色,只是在行文上让人感觉其“论”之成分不像论著那般突出而已。
     《权延赤旋风•汪国真印象》,采用的是随笔的形式。谈“汪国真印象”,行文活泼,让人读后对汪国真其人其诗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二、研究汪国真诗的论文等
      有关汪国真诗的研究成果,大多数不是以专著形式,而是以论文等形式出现。

      (一)论文
      国内研究汪国真诗的论文不胜枚举,这里,仅以我掌握的资料加以简介。

      有从宏观上对“汪国真现象”加以阐述的。如朱其武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的《“汪国真文化现象”透视》,谭刚强发表于《中国青年研究》1991年第10期的《年轻的潮与年轻的梦:谈“汪国真现象”》,闲云发表于《浙江师大学报》1991年第8期的《也谈“汪国真现象”》,分别对“汪国真现象”作了宏观上的阐述;而常晶发表于《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6期的《从传播学角度对汪国真热的分析和反思》,则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汪国真热”这一现象作了分析和反思。
      有对汪国真诗的传承加以探讨的。如刘晓萍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的《狄金森对余光中、夏菁、汪国真诗歌的影响》,就狄金森对汪国真等人的影响作了探讨,也即将汪国真等人对狄金森的传承作了阐述。
      有对汪国真诗的特色加以阐述的。如著名学者吴相洲发表于《大连大学学报》1992年第7期的《论汪国真诗歌的真诚》,项晓娟、彭千芮发表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的《汪国真诗歌之三个显著特征》,杨武佳、梁志鸿发表于《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期的《论汪国真诗歌的哲理思辨性》、孙桂荣发表于《南方文坛》2014年第5期的《汪国真诗歌与青春文学的文化模态分析》,王志勇发表于《文学教育(中)》 2014年第4期的《论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汪国真诗的特色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也有对汪国真诗的得失加以阐述的。如曹毓民发表于《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的《汪国真诗之得失论》,在肯定汪国真诗的长处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  
      有对汪国真诗的影响、地位加以阐述的。如著名学者王世德发表于《当代文坛》1991年第5期的《从汪国真作品受欢迎谈起》,阐述了汪国真诗产生的广泛影响,并对其原因作了具体的分析;曾方荣发表于《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的《汪国真诗热对当代诗歌发展的启示》,从“汪国真诗热”对当代诗歌发展的启示这一角度揭示了汪国真诗的影响;而钟玉洲发表于《云梦学刊》2005年第7期的《重评汪国真诗的文学地位》,则从汪国真诗之文本价值和在前后相继的文学思潮中所体现的价值来评价其文学地位。
      有关汪国真诗的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在论述上,大都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汪国真的诗,既不“捧杀”,又不“棒杀”。

      (二)诗集(诗选)
      汪国真诗的研究成果,不仅表现在论著、论文方面,也表现在汪国真诗集(诗选)的出版上。20世纪90年代是汪国真诗集出版的高峰。这跟“汪国真诗热”不无关系。其后,汪国真的诗集(诗选)的出版尽管不及20世纪90年代那么热,却也并非冷门。各种诗选中收录汪国真的诗是常态。作家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汪国真经典代表作Ⅰ》《汪国真经典代表作Ⅱ》,可谓当今汪国真研究在诗集出版方面的最新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汪国真的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很好的文本。

 

      结论:有关汪国真诗的研究成果很多,有论著、论文等形式,对汪国真的诗的评价也不一,不过,肯定的要明显多于否定的,且持肯定态度的既有著名学者、诗评家,也有普通作者(读者)。20世纪90年代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汪国真因病逝世之后,旋即有少数评论将汪国真的诗贬低得一无是处,而更多的评论则是对汪国真的诗予以肯定。其中,较为客观的是著名学者张颐武与著名诗人、诗评家高昌的评价。张颐武在《汪国真被低估的诗人和他的时代》一文中对汪国真诗的评价,不是一味地赞扬,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汪国真的诗,并得出“汪国真被低估的诗人和他的时代”这一结论,可谓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高昌在《香着、绿着、耸立着、清澈着——“诗坛”之外的汪国真》一文中将汪国真的新诗成就归纳为五个方面:“一、干净、豁达、温暖的人格形象”“二、坚毅、真率、健康的精神力量”“三、晓畅、质朴、透明的语言风格”“ 四、飘逸、生动、新鲜的想象空间”“五、鲜明、整齐、和谐的形式美感”。并由此得出结论:“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重读汪国真新诗的感受,我首先想到的不是震撼,而是润泽。他不是以霹雳手段震撼神经的诗人,却用拈花一笑的淡淡情怀来滋润人心。作为一颗闪耀着心灵光芒的符号式的诗星,是什么样的云彩也无法遮蔽的,是不该也必定不会长期被所谓‘诗坛’所遗忘的。我相信,因为有诗为证。”高昌对汪国真诗的评价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因为这种评价是建立在阅读感悟汪国真诗的文本基础之上的。其实,对汪国真的诗的评价,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很正常。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写诗而言,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诗是最好的。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很喜欢贺敬之、牛汉、刘征、刘章、舒婷、北岛、叶文福等人的诗,也非常认可汪国真的诗。然而,在诗评上,我不会因为喜欢贺敬之、牛汉、刘征、刘章、舒婷、北岛、叶文福等人的诗而刻意贬低汪国真的诗,也不会因为认可汪国真的诗而刻意贬低贺敬之、牛汉、刘征、刘章、舒婷、北岛、叶文福等人的诗。因为诗评必须公平、公正,不能有任何偏见。我以为汪国真的诗应该写入中国当代诗歌史。缺少对汪国真诗的评述的诗歌史不能算是完整的诗歌史。我更希望能看到当代诗歌百花园里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也是我在梳理汪国真诗之研究成果时的一点感想吧!


                                                  草成于2015年5月3日

                                                  修改于2015年5月4日晨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南通大学生态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文学创作一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