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崇正 | 谈谈汪国真,谈谈中学阅读教育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谈谈汪国真,谈谈中学阅读教育
陈崇正
好吧,还是要谈汪国真。挺简单的问题没完没了地吵,很多朋友希望我这个曾经的语文老师说两句——这一年我基本对什么热点问题都避而不谈,主要觉得太花时间,得不偿失,经常有人微博私信问,谁和谁又对骂了你怎么看,我真想叫他去问元芳。
首先必须承认,我曾经是汪国真的读者,我中学时候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一篇豆腐块文章,题目就叫《到远方去》,只因为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中学时代我也抄过汪国真的句子,崇拜得不得了,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跟我曾经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是最好的散文,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小说一样。那时候谁的书包里不摘抄几句汪国真席慕蓉,都不算个好学生;就跟后来谁的书包里没有一本《萌芽》《最小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读小说一样。这个没什么好难为情的,小时候我还曾经以为所有人都是穿拖鞋的,皮球球鞋只用来欢度春节穿一穿而已。认识是有一个递进的过程,认识到汪国真的诗歌跟诗关系不大,花了我很长的时间。
首先必须承认,阅读是有层级的,三字经、安徒生、卡夫卡是不同的难度,就如奶粉、米饭、酒属于不同的年龄一样。不能因为现在能喝酒就说奶粉的不好,当然也不能把蒙牛当茅台。这不是什么雅俗问题,只关乎写作的难度。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射雕还珠原振侠,都没啥不好;喜欢过汪国真没什么错,但如果一直都认为汪国真是最好的诗人,那注定没什么出息。
关键要推动阅读由浅入深,不能永远停留在阅读的初级阶段。我曾经是个语文老师,很多家长很骄傲地告诉我,他的孩子很喜欢读书。我必追问,读什么书?很多时候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会把家长问哑了,家长只知道自己的小孩在房间里看书,至于看的是啥书,他并不清楚。更多的答案是:漫画书。
好了,问题来了,难道一辈子都喜欢看漫画有错吗?没有错。一辈子都喜欢读汪国真有错吗?当然没错,我很多朋友还每天会喝一杯牛奶。然而,以食物论,你一辈子都喜欢零食是没错的,但前提是你不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茶,什么是酒。如果放任一个人的阅读品格一直处于婴儿态,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那么问题又来了,可否从小学开始就学习黑格尔和鲁迅?我曾经去参观过深圳的一所初中,他们的语文教材基本是自己重新开发的,以专题研究来带动学习,今天研究鲁迅,明天研究沈从文,学生也很活跃,说话都是一副大人模样,十分成熟的腔调,整节课“维度”“叙事张力”“复调”“断裂”“镜像”“建构”之类的术语满天飞,把我们听课的老师都震晕了,仿佛进了硕士研究生的教室。这样将大学的东西搬到中学,将中学的东西搬到小学的做法,显然也是不可取的。什么年龄读什么书,什么年龄干什么事,超越了阶段,拔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后来听说这所学校也搞不下去,校长也走了,又回到应试里头去,显然是从不对回到更为不好的境地里。
如果一个中学生说他喜欢汪国真,我不会否定他,但我会尝试读读张栆的《镜中》,读读辛波斯卡和博尔赫斯,或许能找到阅读的缘分;如果一个中学生让我推荐文章,我还是会推荐《山居笔记》,还是会推荐《射雕英雄传》,当然也会建议他们读一读《日瓦戈医生》和《边城》。在他们够得着的地方进行深度开发,才是阅读教育应该做的事。
听说汪国真曾经自认为离托尔斯泰等大师不远,然而半步即是天涯,估计三个筋斗云还是到不了的。但逝者为大,我曾经非常热爱他的诗歌,他的字词也经常在暗夜中激励过我,让我去追逐远方,让我懂得去克服和忍耐。纪念这位格言体诗人,也纪念那些对文字还葆有敬畏的岁月。希望遥远的山区里,寂寞的城市中,那些迷茫的少年可以读到汪国真,从而感到文字的温暖。